胃出血的症状表现有呕血(血液经胃酸作用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呕鲜红色)和黑便(多数呈柏油样,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量以上时出现)及头晕乏力、心悸等其他伴随症状,辅助检查有能直接观察胃内情况的胃镜检查、可判断贫血程度及应激性白细胞变化的血常规检查、能检测微量血液的粪便隐血试验,需综合症状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并考虑不同人群影响来判断是否为胃出血。
一、症状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胃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如果出血量大且速度快,可能呕出鲜红色血液。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颜色。例如,当胃内出血量较多时,血液来不及与胃酸充分混合就被呕出,可能呈现鲜红色。
2.黑便:多数胃出血患者会出现黑便,黑便呈柏油样,这是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所致。黑便的出现提示上消化道(包括胃)有出血情况,一般出血量在50-100ml以上时可出现黑便。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胃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黑便也需高度重视。老年人胃出血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较弱,黑便可能不典型,但仍需及时判断。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头晕、乏力: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症状;同时,机体失血后会导致贫血,进而引起乏力。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晕厥等更严重的脑部供血不足表现,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相对较差,血容量变化对血压影响更明显。
2.心悸: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会加快跳动,从而引起心悸感。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等,心悸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更密切关注。
二、辅助检查
(一)胃镜检查
1.原理: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能够清晰看到胃内是否有出血病灶,如溃疡、肿瘤等引起的出血点。它是诊断胃出血最直接、准确的方法。
2.适用人群:几乎所有怀疑胃出血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胃镜检查,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等特殊准备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安全问题;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需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二)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出血后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通过血常规可以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越多,提示出血量可能越大。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不同,如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40-220g/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老年人本身可能有生理性贫血倾向,胃出血后贫血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白细胞计数:出血后机体可能出现应激性白细胞升高,一般在出血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可达到(10-20)×10/L,出血停止后逐渐恢复正常。
(三)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如果粪便中存在微量血液,常规肉眼观察不易发现,但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出来。
2.意义:对于少量胃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具有提示意义。不同人群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相似,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比如老年人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情况,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更要警惕胃出血。
三、综合判断
要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是否为胃出血。例如,患者出现呕血、黑便,同时胃镜发现胃内有出血病灶,或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结合血常规提示贫血等情况,就可以判断为胃出血。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饮酒、是否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和病史(如是否有胃溃疡、胃肿瘤病史等)对胃出血判断的影响。比如长期饮酒的人群胃黏膜受损风险高,更容易发生胃出血,在判断时要重点询问相关生活史;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更要高度怀疑胃出血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