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解剖因素方面齿状线远侧静脉丛缺乏静脉瓣且局部静脉回流易受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久坐久站、不良排便习惯,其他因素有妊娠、肛周感染、年龄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肛管直肠部位静脉丛淤血、扩张从而引发外痔。
一、解剖因素相关形成机制
(一)齿状线远侧静脉丛的解剖特点
外痔主要是由齿状线远侧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正常情况下,直肠下端和肛管处的静脉丛有其特定的解剖结构,齿状线远侧的静脉丛属于外痔静脉丛,这些静脉丛缺乏静脉瓣,血液回流相对困难,当各种因素导致静脉丛内血液淤积时,就容易发生扩张等改变进而形成外痔。比如,久坐、久站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影响了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得静脉丛内压力增加,血液淤积的风险升高,更易引发外痔相关病理改变。
(二)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对其的影响
长期的便秘也是导致外痔形成的一个重要解剖相关因素。便秘时,患者需要用力排便,这会导致腹压急剧升高,进而影响到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回流。齿状线远侧静脉丛的血液回流原本就相对不畅,腹压增高进一步阻碍了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使得静脉丛淤血、扩张,逐渐形成外痔。对于女性孕期的特殊情况,孕期子宫增大,会压迫盆腔内的静脉,包括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再加上孕期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等情况,双重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引发外痔。
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一)久坐久站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职业需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如办公室职员、长途司机等。久坐时,身体大部分重量压迫在臀部,会影响盆腔及肛管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使静脉丛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容易淤血扩张。久站时,人体处于直立状态,肛管直肠部位静脉承受的压力相对较高,也不利于静脉血液的正常回流,长此以往,就增加了外痔形成的可能性。例如,一位办公室文员每天久坐8小时以上,连续工作多年后,就可能逐渐出现外痔相关的静脉丛改变。
(二)不良排便习惯的作用
一些人有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排便时间过长,喜欢在厕所里长时间玩手机等。长时间排便会使腹压持续增高,对肛管直肠静脉丛造成持续的压力,影响静脉回流。还有些人排便时过度用力,这也会导致肛管直肠部位静脉压力骤然升高,容易引起静脉丛的淤血、扩张。另外,还有人存在排便次数过少的情况,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排便时更易损伤肛管直肠黏膜及静脉丛,也增加了外痔形成的风险。比如,一个人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且每次排便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那么他患外痔的几率就会明显高于排便规律、时间正常的人。
三、其他相关因素
(一)妊娠因素
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腔静脉等原因,会导致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孕期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出现便秘,这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丛更容易发生淤血、扩张,从而增加了外痔形成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妊娠中晚期的女性患外痔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随着孕期的进展,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二)肛周感染因素
肛周局部的感染也可能与外痔的形成有关。当肛周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影响肛管直肠部位的静脉血管,导致血管壁受损,血管的弹性和回流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静脉丛的淤血、扩张。例如,肛周皮肤发生毛囊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炎症蔓延可能波及到肛管直肠周围的静脉丛,引发静脉丛的病理性改变,增加外痔形成的风险。
(三)年龄因素影响
不同年龄段外痔形成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青年人群相对更容易因为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引发外痔,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外痔相关改变,但相对而言,中青年人群由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比如,青少年如果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等,也可能逐渐出现外痔相关的病理表现,而老年人则可能在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外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