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含一般治疗(改善不良姿势、颈部保暖)、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手术有适应证(神经根型经非手术无效、脊髓型)及前路、后路等方式;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老年人重整体健康、年轻人重改生活方式、特殊病史者需特定关注。
一、非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改善不良姿势:对于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人群,应定时改变姿势,每隔一段时间做颈部伸展运动,避免颈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因为长期不良姿势会加重颈椎负荷,促进骨质增生发展。例如,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颈部,做左右转动、前屈后伸等动作。
2.颈部保暖:注意颈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空调环境下,颈部受凉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加重颈椎的退变,进而影响骨质增生相关症状。可佩戴围巾等保暖。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的压迫,缓解因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适用于颈椎间隙有狭窄等情况的患者,但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牵引需谨慎。
2.按摩推拿: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颈部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对颈椎的不良影响。但要注意,按摩推拿需由正规专业人员操作,对于伴有严重骨质增生且有脊髓受压等情况的患者,不当按摩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等严重后果。
3.热敷:利用热效应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存在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作用,减轻颈椎部位的炎症反应和疼痛,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营养神经药物:当骨质增生压迫神经出现麻木等症状时,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药物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如果患者经过长时间的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受压症状仍无改善,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如持续剧烈疼痛、肌肉无力进行性加重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2.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一旦确诊,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脊髓长期受压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二)手术方式
1.前路手术:通过前路途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解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颈椎前路病变为主的情况,如椎间盘突出伴骨质增生等。
2.后路手术:通过后路手术扩大椎管容积,减轻对脊髓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病变、椎管狭窄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老年人
老年人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整体健康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时要更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耐受程度调整牵引重量、按摩力度等。
(二)年轻人
年轻人患颈椎骨质增生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期低头等。治疗时首先强调改善生活方式,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通过纠正不良姿势、加强颈部肌肉锻炼等。颈部肌肉锻炼可选择游泳、颈部米字操等,游泳是非常好的全身运动,同时对颈部肌肉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锻炼。
(三)特殊病史人群
1.有心血管疾病史患者: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时需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等。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与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协作,评估手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有糖尿病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手术等应激情况可能会影响血糖波动。非手术治疗时使用药物也需考虑对血糖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