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肠胃炎一般治疗需休息、补水,药物治疗有抗感染、止吐、止泻等且不同人群用药有差异;慢性肠胃炎要病因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或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对症治疗用促胃肠动力药等,调理方面饮食上急性发作期进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缓解期及慢性者规律饮食、营养均衡、避免生冷,生活方式要保证睡眠、适当运动、调节情绪,慢性肠胃炎患者需定期复查。
一、治疗方面
(一)急性肠胃炎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休息不足可能影响恢复。
补充水分:急性肠胃炎可能导致呕吐和腹泻,引起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口服补液盐,对于儿童患者,要按照体重等情况准确给予合适剂量的口服补液盐,以预防和纠正脱水。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对于成年患者,若为大肠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喹诺酮类,可选用其他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止吐药物:如患者呕吐严重,可使用止吐药物,成年患者可选用昂丹司琼等,但儿童使用止吐药物需谨慎,要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止泻药物: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成年患者可选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儿童使用止泻药物时要考虑其年龄和胃肠道功能等情况,避免过度止泻导致毒素吸收等问题。
(二)慢性肠胃炎
1.病因治疗:
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肠胃炎,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有差异,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因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慢性肠胃炎,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成年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饮酒等,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帮助纠正其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2.对症治疗:
对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成年和儿童患者均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但儿童使用多潘立酮要注意年龄限制和剂量等问题。
二、调理方面
(一)饮食调理
1.急性肠胃炎发作期:
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稀粥等。儿童患者此时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2.缓解期及慢性肠胃炎患者:
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成年患者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儿童患者则需要保证营养的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钙、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像牛奶、动物肝脏等,但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做得软烂易消化。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无论是成年还是儿童患者,都要注意避免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刺激胃肠道。
(二)生活方式调理
1.休息与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患者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患者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有益,成年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儿童患者则可以在家长陪伴下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2.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无论是成年还是儿童患者,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成年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减少儿童的焦虑情绪,例如家长可以多陪伴儿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定期复查
1.对于慢性肠胃炎患者,无论是成年还是儿童,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如胃镜、肠镜等检查(根据病情而定),以便及时了解胃肠道黏膜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儿童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要考虑其配合度等问题,家长要给予安抚和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