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神经根型(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不良姿势工作者颈肩痛上肢放射伴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脊髓型(常见40-60岁有颈椎退变病史早期下肢麻木沉重后行走困难上肢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致二便失禁等)、交感神经型(长期伏案等人群症状复杂有兴奋抑制症状及耳鸣麻木等)、椎动脉型(中老年人因椎动脉特点及颈椎退变致眩晕头颈部活动诱发可猝倒伴恶心耳鸣等);治疗分非手术(一般治疗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睡眠体位,牵引神经根型可试脊髓型一般不建议,物理治疗各年龄段适用改善循环,药物优先非药物严重时辅助)和手术(脊髓型进行性肢体瘫痪、神经根型长期非手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考虑手术,方式有前路后路等儿童手术需极谨慎评估风险收益)。
一、颈椎病的症状分类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性别差异不显著,但长期不良姿势工作者更易患病。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例如,患者可能无法顺利完成持筷、系纽扣等精细动作。
(二)脊髓型颈椎病
1.年龄与病史因素:常见于40-60岁人群,多有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等病史。
2.症状表现: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沉重,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如踩棉花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肢发抖、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等。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伏案工作、长期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患。
2.症状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心跳加速等;也可出现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如嗜睡、血压下降等。还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表现。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1.年龄与血管因素:中老年人多见,与椎动脉本身解剖特点及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受压等因素相关。
2.症状表现:主要症状是眩晕,多在头颈部活动时诱发,如转头时突然出现眩晕,严重时可发生猝倒,但倒地后多能迅速清醒。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二、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应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期伏案、长期低头等。儿童应避免长时间背负过重书包,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成年人应定时改变姿势,工作1小时左右可起身活动颈部。
具体措施:改善不良睡眠体位,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cm)为宜。
2.牵引治疗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尝试牵引治疗,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建议牵引。牵引时需注意牵引的重量、角度、时间等,儿童牵引需特别谨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牵引不当造成损伤。一般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20,牵引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3.物理治疗
多种人群适用: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采用,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进行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需注意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儿童皮肤娇嫩,治疗时更要严格控制参数。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症状。
4.药物治疗
优先非药物干预: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当症状较重时可辅助使用药物。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疼痛的患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儿童应避免使用,成年人使用时也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病情严重程度因素: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若出现进行性肢体瘫痪等严重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也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儿童患者进行手术需极其谨慎,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