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用药分外用和口服,外用有不同效价糖皮质激素乳膏/软膏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不同人群用药有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谨慎选药并注意皮肤等护理,成人要避免不当用药及注意生活方式,特殊病史人群用某些药需特别谨慎并监测相关指标。
一、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乳膏/软膏
弱效糖皮质激素: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婴幼儿轻度湿疹,因其糖皮质激素含量低,副作用相对较小,能减轻炎症、缓解瘙痒,对皮肤刺激性小,可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较薄嫩部位的湿疹。
中效糖皮质激素:像0.1%曲安奈德乳膏,适用于成人及儿童厚疹、慢性湿疹等情况,能有效抗炎、抗过敏,减轻湿疹引起的红肿、渗出等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更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疗程。
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一般用于成人慢性肥厚性湿疹,疗效较好,但由于强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相对较多,如可能导致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所以仅限短期应用于厚层皮肤部位,且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儿童应谨慎使用。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分为0.03%和0.1%两种浓度,0.03%适用于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轻度至中度湿疹,0.1%适用于成人中重度湿疹。其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来发挥作用,不引起皮肤萎缩,可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儿童湿疹,不过初始使用时可能会有短暂的灼热感,一般能逐渐耐受。
吡美莫司乳膏:主要适用于2岁以上轻度至中度异位性皮炎(湿疹的一种类型),作用机制与他克莫司类似,也可用于皮肤薄嫩部位,使用初期可能出现局部轻度红斑、瘙痒等,通常能自行缓解。
二、口服药物
1.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具有镇静作用,可用于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但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剂量,且服药后应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老年人由于代谢减慢,也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嗜睡等影响。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适用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湿疹引起的瘙痒,无明显嗜睡副作用,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阿伐斯汀,起效较快,适用于缓解湿疹急性发作时的瘙痒症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均可使用,相对来说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
2.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重症急性湿疹或泛发性湿疹等情况,如泼尼松等,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副作用较多,如长期使用可导致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所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期使用,且儿童使用时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等情况。
3.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湿疹,但其副作用较大,如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感染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等指标,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仅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谨慎使用。
三、根据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湿疹用药需更加谨慎,外用药物尽量选择弱效或中效且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口服抗组胺药优先选择第二代无明显嗜睡的药物,如西替利嗪等,且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成人
成人湿疹在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自行长期大面积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口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抗组胺药与一些中枢抑制剂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等。同时,成人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这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
3.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要特别谨慎。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时,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药物蓄积,所以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使用某些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可能会影响血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