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诱因包括菌斑牙石堆积致牙龈组织炎症破坏、牙周炎因细菌感染破坏牙周组织致牙龈退缩、不良口腔习惯如不当刷牙和使用牙线牙签损伤牙龈、咬合创伤使牙龈血液循环营养供应受影响、全身性疾病中糖尿病致血糖控制不佳加重牙周炎症及影响胶原代谢、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致牙龈组织代谢修复受影响等。
一、牙周疾病
1.菌斑牙石堆积
口腔中的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堆积后会形成牙石。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组织的纤维结缔组织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牙龈萎缩。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由于菌斑牙石的长期刺激,牙龈沟加深,附着丧失,逐渐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
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到菌斑牙石的影响,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出现菌斑堆积,进而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成年人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菌斑牙石更容易沉积。
2.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结构,使得牙龈与牙齿的附着关系被破坏,牙龈逐渐向根方退缩。在病史方面,有牙周炎病史的人群,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牙周炎人群。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患牙周炎后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且进展可能相对更快。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周组织对菌斑的炎症反应,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二、不良口腔习惯
1.刷牙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横向刷牙、刷牙力度过大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横向刷牙会使牙龈边缘出现磨损,形成楔状缺损,同时也会导致牙龈组织受到过度的摩擦和刺激,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存在刷牙方法不当的情况,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其刷牙方法,也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成年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刷牙习惯,也会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2.使用不当的牙线或牙签
不恰当使用牙线或牙签会损伤牙龈组织。例如,牙线选择过粗或者使用牙签时用力过猛、方向不正确,都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的损伤,引发炎症,长期如此会造成牙龈萎缩。对于老年人来说,牙齿之间的缝隙可能会因为牙齿的松动等情况而增大,若使用牙线或牙签不当,更容易损伤牙龈;年轻人如果不注意正确使用,也会对牙龈造成不良影响。
三、咬合创伤
1.异常咬合关系
当存在咬合创伤时,牙齿受到的咬合力超过了其承受范围,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例如,牙齿的早接触、咬合干扰等情况,会使局部牙龈组织受到过度的压力,导致牙龈组织的代谢紊乱,进而出现牙龈萎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为牙齿发育、咬合关系变化等原因出现异常咬合关系,儿童在牙齿替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咬合异常,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成年人由于外伤、牙齿病变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咬合创伤。
四、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胶原代谢,使得牙龈组织更容易发生萎缩。糖尿病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抵抗能力更弱,牙龈萎缩可能会进展得更快。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血糖波动,牙龈萎缩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2.内分泌紊乱
如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牙龈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刺激因素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萎缩。不同年龄的女性在更年期前后都可能受到内分泌紊乱的影响,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年龄较大的女性相对更易受到影响。男性如果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牙龈萎缩情况,但相对女性来说比例可能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