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症状表现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行走不稳、麻木及头部头晕等,体征检查包括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等阳性提示相应颈椎病可能,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看颈椎生理曲度等、CT可显骨性结构病变、MRI可清软组织结构情况,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症状表现
1.颈部症状
疼痛:常见颈部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肩部、背部等。例如,长时间低头工作后颈部疼痛加重,这与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关节受累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年轻人可能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引发疼痛;中老年人可能与颈椎退变等因素相关。
僵硬:颈部活动不灵活,感觉颈部发紧、僵硬,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颈部僵硬感更明显。这是因为颈椎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受累,影响了颈部的正常活动范围。
2.上肢症状
麻木:上肢可出现麻木感,多从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麻木可能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有关,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麻木。不同性别在症状上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穿着习惯等因素,如常穿紧身衣物,在颈部不适时可能未及时察觉或重视。
无力:上肢力量减弱,拿东西时感觉无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持物,如拿不住筷子、杯子等。这是由于神经根受压或脊髓受影响,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肌肉得不到正常神经支配而出现力量下降。
3.下肢症状
行走不稳:行走时感觉步态异常,如踩棉花感,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多见于脊髓型颈椎病,因为脊髓受到压迫,影响了下肢的运动神经传导,导致下肢运动协调性变差。
下肢麻木:下肢出现麻木症状,同样与脊髓或神经受压有关,麻木范围可能逐渐扩大。
4.头部症状
头晕:可出现头晕症状,尤其在颈部活动时容易诱发,如转头时头晕加重。这可能是因为颈椎病变影响了椎动脉供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常低头看电子设备者更容易出现因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
二、体征检查
1.压头试验
患者端坐,头偏向患侧,医生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轻压头部,若出现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不同年龄人群进行压头试验时,操作需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力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医生一手扶患者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者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也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于儿童进行该检查需格外谨慎,因为儿童颈椎结构相对柔软,操作时力量要轻柔。
3.霍夫曼征
医生用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若出现其他手指屈曲内收动作,则为霍夫曼征阳性,提示可能有脊髓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等原因,该体征阳性率相对较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前凸,若出现生理曲度变直、反弓等情况,提示颈椎有退变。不同年龄人群正常颈椎生理曲度略有差异,年轻人颈椎生理曲度相对较正常,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生理曲度可能逐渐改变。同时可观察椎体有无骨质增生等情况,骨质增生是颈椎退变的一种表现。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如椎体、椎间隙、椎间盘等情况。可发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对于肥胖人群,CT检查可能更有助于清晰显示颈椎结构,因为其受软组织影响相对较小。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显示更清楚。能明确脊髓有无受压、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椎间盘突出程度等。不同病史人群,如有颈椎外伤病史者,MRI检查可更准确评估损伤对脊髓等组织的影响。
通过综合症状表现、体征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判断是否患有颈椎病。如果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