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手术依情况选术式,不同部位有特点;放疗分情况和方式;化疗有应用场景;综合治疗需多学科协作,还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一、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原则
对于大多数早期口腔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原则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器官的功能和外形。例如,对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等。早期的小肿瘤可能仅需局部切除,而晚期肿瘤可能需要更大范围的切除,包括周围的组织甚至淋巴结清扫。
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手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不同部位口腔肿瘤的手术特点
舌癌:舌癌的手术切除范围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而定。如果是舌前部的小肿瘤,可采用局部切除;若肿瘤侵犯范围较广,可能需要部分舌切除甚至全舌切除。全舌切除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吞咽等功能,术后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辅助治疗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牙龈癌:牙龈癌的手术主要是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犯的牙龈组织,必要时进行颌骨部分切除。对于女性患者,由于颌骨发育和美观的需求可能与男性不同,手术时需要更加注重术后的面部外形恢复。
二、放射治疗
1.适用情况
放射治疗可作为口腔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单独使用放射治疗;对于手术切除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对于晚期口腔肿瘤患者,可起到姑息治疗的作用,缓解症状。例如,对于一些早期的口腔鳞癌,放射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不同年龄患者对放射治疗的反应不同。儿童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可能导致颌骨生长受限、牙齿发育异常等,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剂量和范围;老年患者可能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密切观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等。
2.放射治疗的方式
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等。外照射是通过射线从体外照射肿瘤部位,内照射则是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组织内进行照射。例如,对于口腔深部的肿瘤,外照射可能是主要的方式,而对于一些浅表的肿瘤,内照射也可考虑使用,但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化学治疗
1.应用场景
化学治疗可用于口腔肿瘤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化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对于晚期口腔肿瘤患者,可作为姑息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例如,对于一些中晚期的口腔癌,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儿童患者使用化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化疗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血系统等产生较大影响。儿童患者在化疗前需要评估其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需要调整化疗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综合治疗
1.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口腔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口腔科、放疗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协作。例如,对于复杂的口腔癌患者,需要由口腔外科医生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范围,放疗科医生制定放疗计划,肿瘤科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化疗方案等,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在综合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吸烟饮酒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戒烟戒酒,以减少对口腔局部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而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则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综合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