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褥疮需从创面评估清洁、减压体位调整、创面敷料选择使用、营养支持及感染预防控制多方面综合处理,要根据不同患者年龄等特点采取个性化措施促进愈合,评估创面明确分期后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清洁,定期变换并据部位选合适体位,依情况选湿性敷料或负压创面治疗,保证患者均衡饮食及特殊人群营养补充,密切监测感染迹象,出现感染依结果合理选抗生素。
一、创面评估与清洁
1.评估创面情况:首先要明确褥疮的分期,不同分期处理方式有差异。I期褥疮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II期褥疮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III期褥疮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IV期褥疮全层皮肤及组织缺失,累及肌肉、骨骼等。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需仔细观察创面颜色、大小、有无渗液等情况。例如儿童患者,因其皮肤较为娇嫩,评估时更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清洁创面: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创面,清除创面的异物、坏死组织等。对于成年患者,可选择合适的生理盐水冲洗装置;对于儿童患者,要使用小流量、低压力的冲洗方式,防止对儿童脆弱的皮肤和组织造成损伤。
二、减压与体位调整
1.定期变换体位:这是预防和促进褥疮愈合的关键措施。对于所有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患者,都应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例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使用气垫床、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保证骨隆突处充分减压;儿童患者同样需要定时调整体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可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轻柔翻身。
2.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褥疮的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如骶尾部褥疮可采用侧卧位、30°斜坡卧位等;足跟部褥疮可将脚部抬高,避免足跟受压。不同年龄段患者要考虑其身体特点,如儿童的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调整体位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三、创面敷料的选择与使用
1.湿性敷料的应用:湿性环境有利于褥疮愈合,可选择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水胶体敷料适用于浅度褥疮,能吸收少量渗液,形成湿性环境;藻酸盐敷料适用于中度至重度有渗液的褥疮,可吸收大量渗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对于不同患者,如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使用水胶体敷料时要确保贴合良好;儿童患者皮肤薄嫩,选择敷料时要考虑其舒适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
2.负压创面治疗:对于较严重的褥疮,可考虑负压创面治疗。该方法能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但在应用时要注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负压参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更要严格控制负压范围,密切观察治疗反应。
四、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对于成年患者,可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同时,促进褥疮愈合。例如儿童患者可适当增加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
2.特殊人群营养补充: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补充营养补充剂;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均衡,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创面愈合,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和治疗方案。
五、感染预防与控制
1.监测感染迹象:密切观察创面有无红肿加重、渗液增多、异味等感染迹象。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要重视感染的早期发现,如儿童患者创面出现异常变化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般不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若出现感染迹象,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抗生素,严格按照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总之,得了褥疮要从创面评估清洁、减压体位调整、创面敷料选择使用、营养支持以及感染预防控制等多方面综合处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措施,以促进褥疮尽快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