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会有呕血(出血量多且速度快时出现,颜色因情况而异,儿童及老年人出现需关注相关因素)、黑便(呈柏油样,长期饮酒或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出现要警惕)、头晕乏力(出血量多致血容量不足引起,儿童、老年人及有贫血病史者表现有特点)等症状,还可能有心悸、血压下降等其他伴随表现,可通过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内情况、血常规检查判断贫血程度等来辅助判断,怀疑胃出血应及时就医综合多种方式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症状表现
1.呕血:如果胃出血量较多且出血速度较快,可能会出现呕血症状,呕出的血一般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这是因为血液经过胃酸作用后,部分会发生变化导致颜色改变。例如,大量出血时可能直接呕出鲜红色血液,提示胃内有较多新鲜出血。
年龄因素:儿童出现呕血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往往提示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穿孔等,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原因。老年人出现呕血可能与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的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且老年人对失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病史因素: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出现呕血,要高度怀疑溃疡出血;有肝硬化病史的人出现呕血则可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黑便:胃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导致黑便。黑便一般呈柏油样,黏稠且发亮。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人,出现黑便时要警惕胃出血可能,因为这些因素容易损伤胃黏膜,引发出血。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差异,如女性若患有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因其他失血情况干扰对胃出血黑便的判断,但这并非绝对因素。
3.头晕、乏力:出血量较多时,机体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以及全身组织器官供氧相对不足引起的。
年龄因素:儿童出现头晕、乏力可能很快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头晕、乏力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如诱发脑供血不足加重等情况。
病史因素:有贫血病史的人对失血的耐受能力更差,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往往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其他伴随表现
1.心悸: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脏需要加快搏动来维持血压,从而引起心悸感。
生活方式: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的人出现心悸时,需考虑胃出血的可能,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出血。
年龄因素:青少年出现心悸可能与胃出血关系相对不紧密,但如果有基础胃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老年人出现心悸要警惕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判断。
2.血压下降:严重胃出血时,机体为了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会收缩外周血管,早期血压可能正常或轻度下降,随着出血量进一步增多,血压会明显下降,出现休克表现,如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减小等。
特殊人群: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下降可能更为隐匿,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儿童血压下降提示出血量较大,病情较为危急,需立即处理。
三、相关检查辅助判断
1.胃镜检查:是判断胃出血最直接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内黏膜情况,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例如能清晰看到胃溃疡出血的溃疡病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曲张静脉等。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等充分准备下进行,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等情况;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要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病史因素:有胃镜检查禁忌证(如严重心肺疾病等)的人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手段辅助判断,但相对受限。
2.血常规检查:可以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有无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出血后血红蛋白浓度会逐渐下降,红细胞计数也会相应减少。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本身可能存在贫血倾向,胃出血时血红蛋白下降会更为明显,需要综合分析。
性别因素:女性月经失血等情况可能影响血常规结果判断,需要排除其他失血因素干扰胃出血导致的贫血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有胃出血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综合判断,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