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术前要评估患者、做肠道准备并选择合适麻醉;手术时患者取截石位、消毒铺巾、暴露内痔后用结扎法、PPH或橡皮圈套扎术处理;术后需观察创面、管理疼痛、注意饮食排便和抗感染。具体过程因病情和术式而异,患者需配合促进恢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内痔的发作频率、出血情况、脱垂程度等,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不同会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例如老年患者合并心肺疾病时需更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需告知其戒烟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因为吸烟会影响伤口愈合。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
肠道准备,手术前通常需要清洁肠道,一般会让患者服用泻药或进行灌肠,以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术中污染的风险,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2.麻醉选择
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局部麻醉适用于较轻的内痔手术,患者术中保持清醒,但会有一定的疼痛感;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使患者下半部分身体失去知觉,术中无痛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内痔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局部麻醉结合静脉镇静的方式。
二、手术步骤
1.体位摆放
患者通常采取截石位,即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并分开,放在腿架上,这种体位便于医生暴露肛门部位,进行手术操作。
2.消毒铺巾
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肛门及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然后铺上无菌巾,建立无菌操作区域,防止术中感染。
3.内痔暴露
医生会使用肛门镜等器械将内痔暴露出来,清晰地看到内痔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4.内痔处理
结扎法:对于较小的内痔,可采用丝线结扎的方法,通过结扎内痔的基底部,阻断其血液供应,使内痔坏死脱落。操作时用弯血管钳夹住内痔的基底部,将丝线绕过血管钳下方,收紧丝线并打结,使内痔缺血坏死。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Ⅲ-Ⅳ度内痔。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同时进行吻合,阻断内痔的血液供应,并将脱垂的黏膜向上悬吊固定。手术中,医生将吻合器伸入肛门,环绕内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进行切割和吻合。
橡皮圈套扎术:利用特制的橡皮圈套扎在内痔的根部,使内痔缺血、坏死、脱落。将套扎器对准内痔,将橡皮圈推出套扎在内痔基底部。
三、术后处理
1.创面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肛门局部创面的情况,包括有无出血、渗血等,定期检查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不同年龄患者的术后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则要关注基础疾病对伤口恢复的影响。
2.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轻度疼痛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中重度疼痛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但需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注意其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3.饮食与排便
术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术后早期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肠道,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用力排便,防止伤口出血或裂开。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消化,帮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抗感染治疗
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用药需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差异,如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抗生素。
内痔手术的具体过程会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所采用的手术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术后的恢复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以促进伤口顺利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