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和全身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手术治疗有牙周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全身治疗有抗生素应用、控制基础疾病,不同年龄、健康状况患者治疗时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基础治疗
(一)口腔清洁指导
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均应强调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治疗牙周炎的基础。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协助其每天至少刷牙2次,使用软毛儿童牙刷,选择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对于成年患者,若有吸烟史,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病情,应建议其尽量戒烟或减少吸烟频率,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良好的口腔清洁能帮助控制血糖相关的牙周炎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加重牙周感染。通过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二)龈上洁治术
利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龈上的菌斑、牙石。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舒适度,儿童患者因配合度可能较差,需更耐心轻柔操作;对于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要提前评估手术风险,比如患有未控制的心脏病的患者,术中可能因紧张等因素加重心脏负担,需在病情稳定情况下进行,并做好心电监护等准备。通过龈上洁治术去除牙龈上方的牙石等刺激物,改善牙龈炎症状况。
(三)龈下刮治术
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关节活动度等问题,操作时调整合适的体位以方便操作;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需严格掌握操作时机和力度,避免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一般建议在妊娠中期相对稳定阶段进行,此时对胎儿影响较小。通过龈下刮治术清除牙龈下方的致病因素,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二、手术治疗
(一)牙周翻瓣术
适用于牙周袋较深、病变范围较大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中的切口设计和操作深度需根据其口腔解剖结构特点调整,儿童患者口腔组织相对较嫩,操作要精准;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患者,骨组织情况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需综合评估骨密度等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通过翻瓣术可以直接暴露病变区域,彻底清除牙石和感染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等,为牙周组织的再生创造条件。
(二)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生物膜等引导材料引导牙周膜细胞等向根面生长,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后需加强口腔护理和随访,因为吸烟会降低引导组织再生术的成功率,要告知患者严格戒烟以提高手术效果;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组织的再生能力,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等相对合适水平),有利于手术部位的组织再生。通过引导组织再生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修复,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
三、全身治疗
(一)抗生素应用
一般用于重度牙周炎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依据且其他治疗无法控制时才谨慎选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抗生素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抗生素的选择需非常谨慎,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抗生素,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相对安全的药物。抗生素的使用需依据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合理选用,以抑制牙周致病菌。
(二)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使牙周炎难以控制,二者相互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能促进牙周炎的治疗和恢复;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牙周炎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进行牙周手术时需评估出血风险等,要在心血管医生和口腔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进行治疗,以维持全身健康状态,利于牙周炎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