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能否做手术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包括冠心病严重程度如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肌缺血情况,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如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全身一般状况,还要考虑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应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有并发症风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大恢复长有并发症风险,需多学科医生全面评估权衡获益与风险确定是否适合及选择手术方式。
冠心病患者是否能做手术不能一概而论,需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包括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等。
一、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1.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若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一般药物治疗为主,手术不是首选,但如果存在其他复杂情况可能也会考虑手术。当狭窄程度在50%-70%之间时,需要根据患者症状等综合判断。而对于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尤其是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等情况,手术往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左主干病变会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通常需要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来改善心肌供血。
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也很关键。如果病变局限在某一支血管的某一段,相对来说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和效果可能较好;但如果病变弥漫,累及多支血管的多个部位,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都会增加。
2.心肌缺血情况
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核素灌注显像等检查评估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如果心肌缺血范围广,导致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会影响心脏功能,这时候手术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脏功能。比如心肌核素灌注显像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区域,说明心肌缺血情况较为严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就比较大。
二、患者整体身体状况评估
1.心肺功能
肺功能方面,若患者存在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较差,手术耐受力会降低。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而心脏功能的评估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射血分数(EF值)等指标。如果患者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如EF<30%),手术风险会大大增加,因为心脏本身的泵血功能已经很差,手术创伤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影响着药物的代谢和手术相关药物的使用等。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肝功能不全,一些用于手术前后的药物代谢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理,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于一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以及手术中可能使用的造影剂等的耐受性也较差,需要谨慎评估手术方案。
3.全身一般状况
患者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通过更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来降低风险。女性患者在手术中可能面临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激素水平等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但这不是绝对限制手术的因素,主要还是基于病情本身。另外,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很重要,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手术耐受力相对较好,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风险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是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对于适合PCI的患者,其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但PCI也有一定风险,比如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血管穿孔、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于一些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的患者,是可以选择该手术方式的。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是取患者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到达远端的冠状动脉。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些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风险包括术后出血、心律失常、脑梗死等并发症。
总之,有冠心病的患者能否做手术需要由心内科、心外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进行全面评估,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后,才能确定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