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骨折是颌面骨常见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颧骨体和颧弓骨折由外力作用致病因面部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临床表现有面部畸形张口受限眼部症状神经损伤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治疗预后与治疗及时恰当程度及患者自身情况有关。
颧骨骨折属于颌面骨骨折的一种,是面部常见的骨折类型。按骨折线的部位可分为:
颧骨体骨折:骨折线通过颧骨体部,常累及眶下缘、眶外侧壁等部位。
颧弓骨折:骨折线发生在颧弓部位,多因侧方暴力打击所致,单纯颧弓骨折相对颧骨体骨折移位可能较轻,但也会影响面部外观和功能。
病因
外力作用:多为面部受到直接暴力撞击,如交通事故中面部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碰撞,或被他人拳击、球类等物体击中面部,是导致颧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不同年龄人群受力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摔倒等意外导致面部着地受伤;成年人则多与职业、交通等因素相关;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颧骨骨折。
间接暴力:如头部受到侧方暴力时,力量传导至颧骨也可导致骨折,但相对直接暴力引发的颧骨骨折较少见。
临床表现
面部畸形:骨折后由于骨折块移位,可出现患侧面部塌陷,双侧面部不对称,这是比较典型的外观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由于面部骨骼发育程度、软组织情况不同,畸形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面部骨骼尚未完全发育,畸形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出现局部的异常轮廓改变。
张口受限: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压迫颞肌、咬肌等咀嚼肌,或刺激颞下颌关节,导致张口困难。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张口受限可能较难被及时察觉,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进食、咀嚼时的表现。
眼部症状:颧骨与眶壁关系密切,骨折时可能累及眶底,导致眶内出血、水肿,出现眼睑肿胀、淤血,严重时可影响视力,不同年龄段患者眼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眼部问题,颧骨骨折后眼部症状可能会被放大或与基础病混淆。
神经损伤症状:颧骨附近有面神经分支通过,骨折可能导致面神经损伤,出现面部相应区域的感觉减退或运动障碍,如患侧面部麻木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面部,可感知颧骨部位的异常隆起、凹陷及压痛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颧骨骨折的大致情况,能发现骨折线及骨折块的移位方向,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情况,X线可能显示不够清晰。不同年龄患者拍摄X线片时的体位等要求可能不同,儿童需要在家长配合下保持安静体位以获得清晰图像。
CT检查:是诊断颧骨骨折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颧骨骨折的细微结构、骨折块的具体移位方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无明显面部畸形、张口受限不严重且无眼部等重要结构受累的患者。主要包括限制下颌运动,避免进一步加重骨折移位,同时可采用局部冷敷等对症处理。儿童患者保守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因制动导致口腔感染等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出现面部畸形影响外观、伴有张口受限或眼部等重要结构受累的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颧骨的正常解剖结构、面部外形和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仍在发育,手术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则要评估其全身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以确定手术风险和可行性。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植入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块。
预后
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面部外形和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骨折情况复杂,可能会出现面部畸形矫正不满意、张口受限持续存在、面神经损伤恢复不佳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预后差异也与自身的修复能力、基础健康状况等有关,儿童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预后相对可能稍差,但通过合理治疗也可最大程度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