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有氧运动)、物理治疗(牵引、热敷、针灸推拿),生活方式调整涉及姿势管理和体重控制,注意事项有个体化差异和循序渐进,不同年龄性别病史患者方案不同康复要循序渐进。
一、康复治疗方法
(一)运动康复
1.核心肌群训练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核心肌群训练都很重要。例如平板支撑,可增强腹部、腰部等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一般每次保持30-60秒,可根据自身情况重复多次。研究表明,核心肌群力量增强有助于稳定腰椎,减轻椎间盘压力。
桥式运动也是常用方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肩、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运动能锻炼臀部和腰部肌肉,对腰椎稳定有帮助。
2.有氧运动
游泳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氧运动。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自重对腰椎的压力,像蛙泳、自由泳等姿势都可以进行。每周可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增强全身肌肉力量,间接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对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牵引的重量和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牵引重量可从体重的6%-1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天1-2次。但对于老年人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评估牵引的安全性,因为过度牵引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2.热敷
利用热传导原理,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年轻患者,热敷相对较安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觉异常的人群,要注意避免烫伤,因为他们可能对温度不敏感,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3.针灸推拿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气血流通,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推拿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和脊柱,调整脊柱关节位置,放松肌肉。但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对于孕妇、有出血倾向等特殊人群要避免进行。例如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穴位不宜针刺推拿,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二、生活方式调整
1.姿势管理
坐姿:无论年龄大小,保持正确坐姿很重要。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靠满椅子靠背,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90度,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坐姿。对于上班族等长时间坐着的人群,每隔30-40分钟要起身活动一下腰部。
站姿:站立时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让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或弯腰站立。
睡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选择合适的床垫和睡姿。一般建议睡硬板床,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减轻腰部肌肉紧张;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2.体重控制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减轻体重可降低腰椎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同时结合运动消耗多余热量。体重减轻能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椎的压力。
三、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个体化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康复治疗方案应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增加运动康复的强度和难度;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康复治疗要更注重温和、安全,避免过度劳累。有既往腰椎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前要先咨询医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因为手术可能会改变腰椎的结构,康复方法需要调整。
2.循序渐进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运动康复还是物理治疗,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或治疗,要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例如运动康复从低强度的核心肌群训练开始,随着身体适应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因突然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腰部损伤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