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常见病因包括过敏因素(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感染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生活环境)、其他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过敏因素中食物或接触某些物质可致过敏引发痒疹,感染因素里病毒或细菌感染能诱发,自身免疫病患者易伴发,遗传使家族成员风险高,气候或生活环境变化可影响,精神紧张或内分泌失调也会诱发或加重。
过敏因素:
食物过敏:某些人食用鱼虾、蟹贝等海鲜类食物,或进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痒疹。例如,有研究表明,对牛奶过敏的婴幼儿,在接触相关食物后,皮肤可能出现痒疹样改变。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过敏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
接触性过敏:皮肤接触某些物质也可引发痒疹。如接触植物中的漆树、花粉,或接触化学物质如某些化妆品、橡胶制品等。当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局部会发生过敏炎症,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痒疹表现。不同个体对接触性过敏原的敏感程度不同,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可能与痒疹的发生相关。例如,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痒疹样病变。以风疹病毒为例,感染风疹病毒后,除了有发热、皮疹等典型表现外,部分患者的皮疹表现可能类似痒疹,这是由于病毒感染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等,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诱发痒疹。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当皮肤有破损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引起局部感染性炎症,进而导致痒疹的发生。细菌感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同时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皮疹。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痒疹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可能伴随皮肤痒疹的表现。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时,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与皮肤组织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血管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出现痒疹样皮疹,并伴有瘙痒症状。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痒疹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痒疹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痒疹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研究发现,某些与痒疹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痒疹。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从而增加痒疹的发病几率。
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可能与痒疹的发生有关。在干燥寒冷的季节,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从而诱发痒疹。例如,在冬季,空气湿度低,皮肤干燥,很多人会出现皮肤瘙痒、丘疹等痒疹表现。而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容易出汗,汗液的刺激以及局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也可能增加痒疹的发生风险。
生活环境:长期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皮肤接触病原体等致病因素的机会增加,容易引发痒疹。比如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不利于皮肤的健康,容易导致皮肤感染等问题,进而诱发痒疹。另外,接触某些粉尘、霉菌等环境中的变应原,也可能诱发痒疹。
其他因素: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轴,从而诱发或加重痒疹。当人处于精神压力状态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皮肤的免疫监视和调节功能紊乱,容易出现痒疹样皮肤表现。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压力的人群,皮肤瘙痒、皮疹等痒疹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与痒疹相关。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影响皮肤的状态,增加痒疹的发生风险。在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妊娠痒疹,这与孕期内分泌变化导致的皮肤生理改变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