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皮肤护理(清洁、保湿)和避免刺激因素(衣物选择、环境因素);药物治疗分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物)和系统(伴继发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重温和护理与药物选择、保湿及观察反应,儿童据年龄体重调剂量、关注心理,成人避嗜睡抗组胺药及防搔抓,老年重保湿、选刺激小药物及监测肝肾功能。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2℃-37℃,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对于婴幼儿湿疹患者,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褶皱等部位,清洗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保湿: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婴幼儿可选择含天然油脂成分的婴儿专用保湿霜,成人可选用医用级别的保湿乳液或软膏。例如,凡士林是一种常用的保湿剂,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对于各年龄段湿疹患者都适用,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有破损感染的皮肤上。
2.避免刺激因素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对于婴幼儿,要选择纯棉的贴身衣物,避免穿着羊毛、化纤等易致敏材质的衣物。
环境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温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婴幼儿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轻度湿疹;中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可用于成人及儿童的中度湿疹;强效糖皮质激素一般不轻易使用,仅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湿疹,但要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婴幼儿湿疹患者,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但可能会有局部灼热感等轻微刺激症状。
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瘙痒的湿疹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作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嗜睡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人和大于6岁的儿童可选用。婴幼儿使用抗组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湿疹伴有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出现脓疱、脓性渗出等细菌感染表现时,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要严格按照药敏结果用药,避免滥用导致耐药。
三、特殊人群湿疹治疗注意事项
1.婴幼儿湿疹
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时更应注重温和的护理和药物选择。外用药物优先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保湿是婴幼儿湿疹治疗的基础,要坚持长期使用保湿剂。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加重、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儿童湿疹
儿童湿疹的治疗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如糖浆剂等。对于青少年湿疹患者,还要关注其心理因素,湿疹可能会影响外观,导致患儿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
3.成人湿疹
成人湿疹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如果是从事需要保持清醒状态工作的成人,应避免使用有明显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搔抓等不良习惯加重湿疹病情,可通过心理调节等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搔抓行为。
4.老年湿疹患者
老年湿疹患者皮肤更加干燥、脆弱,治疗时保湿更为重要。外用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可适当延长使用保湿剂的时间。系统药物治疗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避免选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