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肌炎是心肌重症炎症性疾病,病因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等,临床表现有心脏相关及全身症状、体征,诊断靠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超声、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治疗包括一般、药物、重症支持治疗,预后差异大部分经积极治疗可痊愈部分凶险或留慢性心肌病儿童预后相对差女性需调情绪有基础病治疗难预后受影响。
一、定义
重症心肌炎是心肌的重症炎症性疾病。心肌受病毒、细菌、自身免疫性因素等侵袭后,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变性、坏死等改变,病情较重,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二、病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常见,另外,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导致。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引起心肌损伤。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脏时,可引发重症心肌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反应加重。
3.药物或毒物: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或毒物(如酒精、一氧化碳等)可能损伤心肌,引发重症心肌炎,但相对病毒感染等情况发生率较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心脏相关症状: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这是因为心功能严重受损,肺循环淤血所致。还可能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压榨样痛等。
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还可有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可能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感染症状。
2.体征
心率和心律异常:可出现心动过速,心率明显增快,超过100次/分;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听诊时可发现心律不齐。
心功能不全体征: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这是因为右心回流受阻,静脉血淤积在颈部静脉;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是肺淤血的表现。
四、诊断
1.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如ST-T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病理性Q波等,有助于判断心肌损伤的情况。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或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
3.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重症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4.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可发现心肌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等心肌炎的病理改变,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临床一般在其他检查高度怀疑心肌炎且病情需要时才考虑进行。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修复。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存在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等改善心功能;存在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加重心脏损害;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心肌炎,早期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疗效尚不确切;另外,可使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辅酶Q10等,辅助心肌细胞的修复。
3.重症支持治疗:对于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休克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心肌修复争取时间。
六、预后
重症心肌炎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痊愈,心功能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凶险,可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死亡。另外,少数患者可能遗留慢性心肌病,出现长期的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年龄较小的儿童患重症心肌炎时,病情变化往往较快,预后相对成人可能更差一些,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女性患者在患病期间需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病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难度可能更大,预后也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