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不同人群影响及作用、具体方式及要点)和物理治疗(热疗、冷疗、电疗的作用及适用情况);药物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抗炎镇痛但有慎用人群,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可保护软骨延缓进展;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适用情况及优势)、截骨术(原理及适用人群)、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情况及术后效果)。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作用: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适当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例如,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因为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在游泳过程中,肩关节、膝关节等多个关节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而对于中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每天坚持适量散步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在崎岖路面行走,减少对关节的不良刺激。运动能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聚糖等,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代谢。
具体运动方式及要点:低强度有氧运动是主要选择,如平地慢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0-90步,每次15-30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水中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加重。
2.物理治疗
不同物理治疗方法的作用及适用情况:
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因寒冷刺激或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关节疼痛的患者较为适用,如采用热敷袋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若皮肤感觉不太灵敏,要注意防止烫伤。
冷疗:急性炎症期可使用冷疗,如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有血管疾病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冷疗。
电疗:包括低频电疗、中频电疗等,可通过电流刺激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低频电疗适用于肌肉萎缩等情况,中频电疗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有较好效果,不同电疗方法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专业理疗师操作。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2.软骨保护剂
代表药物及作用:如氨基葡萄糖,它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等,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起到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骨性关节炎进展的作用。对于病程较长、关节软骨已有一定损伤的患者较为适用,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到较好效果,且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咨询医生。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适用情况及优势: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观察关节内部情况,进行清理增生的滑膜、取出游离体等操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于年轻、病变相对局限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可优先考虑关节镜手术,但术后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维持关节功能。
2.截骨术
原理及适用人群: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减轻关节面的不均匀负荷,从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适用于有明显力线异常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的患者。对于年龄相对较轻、关节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较为合适,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截骨部位愈合不良等,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3.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及术后效果:适用于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