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主要有五类,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血容量降压,分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及相应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压,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及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降压及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断受体降压及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β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脏等部位β受体降压及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各类药物均有其作用机制分类代表药物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使用时需关注相应指标及特殊人群情况。
一、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
2.分类及代表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近端,抑制钠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降低血压。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强效抑制钠、钾、氯的重吸收,利尿作用强。
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受体,减少钾的排泄,起到保钾利尿作用,同时辅助降压。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但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起血钾降低、血糖升高、尿酸升高等,痛风患者禁用;袢利尿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保钾利尿剂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电解质紊乱风险增加。
二、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机制:阻滞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血压。
2.分类及代表药物: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较高,降压作用较强。
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除了扩张血管外,还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等患者。非二氢吡啶类对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心衰、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因为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心率减慢等情况,同时要关注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干咳、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等,妊娠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钾和肌酐水平,因为ACEI可能导致血钾进一步升高和肾功能恶化。老年患者使用时也需要注意监测这些指标,同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肾功能减退等情况。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和细胞增生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等。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人群与ACEI类似,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不良反应的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偶有头晕、血钾升高等,妊娠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同样需要监测血钾和肌酐,老年患者也需关注这些指标变化以及自身的肾功能状况。
五、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阻断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β受体,抑制肾素释放等。
2.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患者。但哮喘患者、严重心动过缓、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心率和心脏功能的监测,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率过慢等情况,同时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加重气道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