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指指浅、指深屈肌腱断裂后易发生肌腱粘连,成因与修复过程中瘢痕组织形成破坏正常滑动结构有关,不同人群修复能力等有差异;非手术干预包括早期康复训练(被动和主动活动)和物理治疗(超声波、激光治疗);手术干预适用于非手术3-6个月无改善且功能严重受影响时,方式为肌腱粘连松解术;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注重趣味与安全,手术需考量对其未来发育影响,成年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要劝导改正,有基础病史要积极控制。
一、肌腱粘连的成因
小手指指浅、指深屈肌腱断裂后发生肌腱粘连,主要是因为肌腱损伤后,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瘢痕组织,而正常肌腱的滑动结构被破坏,导致肌腱与周围组织(如腱鞘、周围肌肉等)粘连在一起。这一过程与个体的修复反应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修复能力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修复过程,导致粘连更易发生或更难恢复。
二、非手术干预措施
(一)早期康复训练
1.被动活动:在肌腱断裂修复后的早期,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帮助进行小手指的被动屈伸活动。一般在术后1-2周左右开始,活动幅度要逐渐增加,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通过被动活动可以防止肌腱与周围组织进一步粘连,维持肌腱的活动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更加轻柔且耐心地进行操作,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而成年患者如果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肌肉力量较弱等情况,可能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增加活动强度。
2.主动活动:当患者可以耐受时,逐渐开始小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主动活动有助于调动自身的修复和恢复机制。例如,患者可以有意识地收缩小手指的相关肌肉,进行主动的弯曲和伸展动作,但要注意活动的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疲劳和再次损伤。
(二)物理治疗
1.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有助于改善肌腱粘连情况。超声波的频率等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治疗时间和强度有一定的规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要特别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娇嫩的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可能本身存在问题,超声波治疗可能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2.激光治疗:低强度激光可以促进细胞的代谢和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对肌腱粘连的恢复有一定帮助。激光的波长和照射剂量等需要专业人员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皮肤反应等情况,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可能对激光治疗的反应有所差异。
三、手术干预措施
(一)手术时机选择
一般来说,如果非手术治疗3-6个月后肌腱粘连情况仍无明显改善,且患者小手指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需要更谨慎评估粘连对其未来手指功能发育的影响;成年患者如果有职业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手指功能,可能需要更早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
1.肌腱粘连松解术:通过手术将粘连的肌腱与周围组织分离,恢复肌腱的正常滑动功能。手术中需要精细操作,避免再次损伤肌腱。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粘连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有特殊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等情况,以利于手术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处理小手指指浅、指深屈肌腱断裂肌腱粘连时,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为儿童不配合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或造成损伤。同时,手术治疗要充分考虑对儿童未来手指功能发育的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要更加谨慎,术后的康复跟踪要更加紧密,确保儿童手指能够正常发育和功能恢复。
(二)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影响肌腱的修复和康复效果,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劝导患者改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成年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手指的修复和恢复,在进行康复训练或手术前后都要将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