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有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程度和发作频率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饮食不当等可诱发或加重)、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等,急性发作期次数多,不同年龄表现有别,肠道炎症刺激、精神因素等可诱发或加重)、黏液便(大便带黏液,量和性状反映病情,肠道炎症持续存在致其出现)、里急后重(有便意频繁但排便不尽感及肛门坠胀,排便后仍不能完全缓解,提示肠道炎症累及直肠部位较明显)、消瘦(因肠道炎症影响营养吸收致体重下降,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出现乏力等,营养吸收障碍是主因)、乏力(常感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不同年龄表现不同,长期慢性炎症消耗能量等致其出现,病情控制、营养改善可缓解)等症状,出现相关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采取合适应对方式。
腹痛
特点:慢性结肠炎患者常出现腹痛症状,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相对较难准确表述,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对肠道有一定影响,腹痛可能会有相应变化。一般来说,腹痛程度和发作频率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病情活动时腹痛可能较明显且发作更频繁。
影响因素:饮食不当,如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受凉等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有慢性结肠炎病史的人群,若不注意生活方式调整,腹痛更容易反复发作。
腹泻
特点:腹泻是常见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急性发作期腹泻次数可能较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不同年龄人群腹泻表现有别,儿童慢性结肠炎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老年患者腹泻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风险更高。
影响因素:肠道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是腹泻的主要原因,情绪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诱发或加重腹泻,生活中进食不耐受的食物等也会促使腹泻发生。
黏液便
特点:大便中带有黏液,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所致。黏液便的量和性状也能反映病情情况,病情活动时黏液可能相对较多。对于不同性别患者,黏液便本身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在于可能导致患者感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肠道炎症持续存在是黏液便产生的关键,当肠道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黏液便会持续出现,而合理的治疗控制炎症后,黏液便情况会有所改善。
里急后重
特点: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排便不尽感,总是感觉肛门坠胀,排便后这种感觉仍不能完全缓解。里急后重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不适,影响日常活动和心情。
影响因素:肠道炎症刺激直肠部位,导致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从而出现里急后重症状,肠道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加重这种感觉,对于有慢性结肠炎的患者,里急后重往往提示肠道炎症累及直肠部位较明显。
消瘦
特点:由于肠道长期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儿童患者消瘦会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等指标低于同龄人;成年患者消瘦可能会出现乏力、精神不振等表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营养吸收障碍是消瘦的主要原因,慢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损,消化酶分泌和营养物质吸收功能受影响,若不能及时通过饮食调整或治疗改善营养吸收状况,消瘦会逐渐加重。
乏力
特点: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乏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比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家务、工作等,可能因为乏力而变得困难。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不同,老年患者乏力可能会增加跌倒等意外风险;儿童患者乏力可能影响学习和玩耍等活动。
影响因素:长期慢性炎症消耗身体能量、营养物质缺乏以及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身体处于一种慢性消耗状态是乏力的主要原因,当病情得到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后,乏力症状会有所缓解。
如果出现以上相关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不同人群在面对慢性结肠炎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比如儿童患者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营养支持,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