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卧床姿势及注意事项)、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皮肤护理(压疮预防及会阴部护理)、呼吸道护理(咳嗽咳痰指导)、泌尿系统护理(排尿情况观察及导尿护理)、饮食护理(营养摄入及调整)、心理护理(情绪安抚及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人群如老年、小儿等有相应特殊护理要求。
一、一般护理
(一)体位护理
1.卧床姿势:骨盆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平卧位,髋关节伸直,膝关节下可垫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可放松臀部肌肉,减轻疼痛。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需定时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应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骨盆。
2.体位摆放注意事项:小儿骨盆骨折时,体位摆放需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搬动加重损伤。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支撑,确保骨折部位稳定,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代偿能力较差,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要更加频繁地进行监测。
2.局部情况观察:观察骨盆骨折部位的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感觉等情况。若发现局部肿胀进行性加重、皮肤出现瘀斑范围扩大或皮肤温度异常,可能提示有继续出血或感染等情况。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排尿困难、血尿等情况,因为骨盆骨折可能合并尿道损伤。
二、皮肤护理
(一)压疮预防
1.皮肤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尤其是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对于小儿,皮肤较为娇嫩,评估时要更加仔细。
2.减压措施:使用气垫床或泡沫防护垫等减压装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小儿皮肤薄嫩,按摩时更要注意手法轻柔,可采用拍打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二)会阴部护理
1.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大小便,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小儿大小便次数多,更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清洗时要使用柔软的毛巾,避免损伤皮肤。
2.观察:观察会阴部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呼吸道护理
(一)咳嗽咳痰指导
1.方法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如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小儿,要协助其翻身、拍背,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
2.意义强调:鼓励患者深呼吸,每2-3小时深呼吸及咳嗽1次,预防肺部感染。小儿由于咳嗽反射较弱,更要重视呼吸道护理,预防肺炎等并发症。
四、泌尿系统护理
(一)排尿情况观察
1.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颜色、性质等。若患者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小儿排尿情况可通过观察尿布的湿重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2.导尿护理:若患者需要导尿,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尿管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小儿导尿时要选择合适的尿管,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五、饮食护理
(一)营养摄入
1.均衡饮食: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身体生长和骨折修复的需求。
2.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消化功能等调整饮食结构。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可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小儿则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易消化性,避免食用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六、心理护理
(一)情绪安抚
1.沟通交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骨盆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小儿可能因陌生环境和身体不适而哭闹不安,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安抚。
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其康复信心。通过讲解成功的病例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小儿则可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