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如口腔卫生指导、洁治术,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植骨术,修复治疗如松动牙固定、义齿修复,药物辅助治疗如局部药物治疗、全身药物治疗,口腔卫生指导是基础,洁治术分龈上和龈下刮治,牙周翻瓣术适用于深牙周袋等且糖尿病患者术前需控血糖,植骨术修复牙槽骨缺损,松动牙固定分散咬合力,义齿修复分多种且种植义齿对全身疾病患者风险高,局部药物有碘甘油等缓释制剂儿童用药需谨慎,全身药物用于中重度等患者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口腔卫生指导:这是牙周炎治疗的基础。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可以显著减少菌斑堆积,延缓牙周炎的进展。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牙周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乳牙萌出等因素相关,如3-6岁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刷牙等口腔清洁。对于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手部活动不便等情况,可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如电动牙刷等,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
洁治术: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龈下刮治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可以有效清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改善牙龈炎症,使牙周袋变浅。例如,通过超声龈上洁治仪去除龈上牙石,然后用手工龈下刮治器进行龈下刮治,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的发展。
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当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牙周袋较深且探诊后有出血,且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手术是将牙龈瓣翻开,暴露病变区的牙根面,从而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牙石、菌斑,修整牙槽骨形态等。该手术适用于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明显且有骨下袋形成的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可能较慢,在进行牙周翻瓣术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和血糖监测。
植骨术:对于牙槽骨吸收导致骨缺损的患者,植骨术是一种修复牙槽骨的方法。通过植入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材料来填充骨缺损区,促进新骨形成,从而为牙周组织的再生提供基础。例如,自体骨移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诱导骨再生,但需要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获取骨组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在儿童患者中,植骨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儿童牙槽骨仍处于发育阶段,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修复治疗
松动牙固定:当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时,可采用松动牙固定术。通过金属丝、夹板等将松动牙与相邻的稳固牙齿连接起来,分散咬合力,减轻松动牙齿的负担,有利于其恢复稳固。对于老年人牙齿松动的情况,松动牙固定可以提高牙齿的咀嚼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例如,对于因牙周炎导致的Ⅱ度松动牙,可采用纤维带或树脂夹板进行固定。
义齿修复:在牙周炎治疗后期,对于缺失的牙齿可进行义齿修复。如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等。种植义齿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它是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然后在种植体上安装义齿。但对于患有严重全身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种植义齿的风险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采用种植义齿修复。对于儿童,一般不急于进行永久性的义齿修复,可先考虑间隙保持器等方法维持缺牙间隙,待生长发育到合适阶段再进行合适的修复治疗。
药物辅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局部涂布的药物,如碘甘油等,碘甘油具有杀菌、收敛的作用,能缓解牙龈炎症。还可以使用缓释制剂,如盐酸米诺环素凝胶,将其放置在牙周袋内,药物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菌作用,对牙周炎的治疗有辅助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局部药物使用需要特别谨慎,应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药物,且用药量要严格控制,避免药物误吞等情况。
全身药物治疗:一般用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如存在急性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但需要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全身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孕妇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