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相关体征包括生命体征中体温可异常(多数发热少数正常)、心率可增快或减慢、血压早期可正常或稍高随病情进展可能降低;心脏相关体征有心界可能改变(轻时无明显改变重时扩大)、心音有改变(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或第四心音)、可闻及早搏等心律失常;其他系统相关体征有心功能不全时肺部可闻啰音、右心功能不全时可有肝脏肿大及压痛等,各体征表现因儿童与成人有差异需综合判断。
一、生命体征相关体征
1.体温异常
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7.5-39℃左右,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儿童患者在发热时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需密切关注,避免高热惊厥等情况发生。
少数患者可能体温正常,这与个体的免疫反应差异有关,但仍可能存在心肌炎症。
2.心率变化
心率增快较为常见,可超过100次/分钟。这是由于心肌受病毒侵袭后,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受到影响,交感神经兴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心率加快。儿童的基础心率相对成人偏快,病毒性心肌炎时心率增快可能更易被察觉,且儿童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心率异常变化可能预示病情相对更严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如低于60次/分钟,这是因为病毒侵犯了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传导阻滞等情况,需警惕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心率过慢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3.血压改变
早期部分患者血压可正常或稍高,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儿童的血压调节机制尚不成熟,病毒性心肌炎时血压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例如,婴儿可能通过心率加快等方式代偿,而年长儿可能更早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二、心脏相关体征
1.心界改变
病情较轻时心界可能无明显改变,当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扩大时,心界可向左下扩大。通过心脏体格检查中的叩诊可以发现心界的变化,儿童的心脏相对位置与成人不同,婴儿心界接近横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为斜位,所以在判断心界改变时需考虑年龄因素。例如,婴儿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心界扩大时,可能提示心肌损害相对较重,需及时评估心功能。
2.心音改变
第一心音减弱,可呈“胎心样”心音。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振动减弱所致。儿童的心肌相对较薄,心音改变可能更易被感知,且需与正常儿童心音特点相鉴别。
可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提示心肌受损,心室舒张或收缩末期顺应性改变。对于儿童患者,第三心音的出现可能提示心室容量负荷增加或心肌舒张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3.心律失常相关体征
可闻及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通过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能听到提前出现的心跳。儿童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毒性心肌炎时更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且早搏的类型和频率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的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例如,室性早搏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较为常见,需评估早搏的数量、形态等,判断是否存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
三、其他系统相关体征
1.肺部体征
当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肺部啰音。如果是左心功能不全,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这是因为肺循环淤血,肺泡内液体渗出。儿童的心功能不全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口周发绀等表现,同时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需注意与肺炎等疾病相鉴别。例如,婴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功能不全时,肺部啰音可能分布在两肺底,且呼吸频率增快,可达40-60次/分钟以上。
2.肝脏体征
若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可伴有肝脏肿大,在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有压痛。儿童的肝脏相对位置较浅,肝脏肿大更容易被触及,且婴儿的肝脏在肋下1-2cm可能为正常,当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时,肝脏肿大超过正常范围需引起重视。例如,年长儿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右心衰竭时,肝脏可迅速肿大,质地可能偏韧,有压痛,同时可能伴有颈静脉怒张等表现,但儿童颈静脉怒张观察相对困难,需结合其他体征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