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典型症状有心绞痛发作部位在胸骨体后可放射至多部位、性质为压迫发闷等、诱因包括体力劳动等、持续3-5分钟可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更剧烈持续久不能缓解且有全身症状,不典型症状有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多见于特定人群及有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等,不同人群症状特点有差异,老年人群症状不典型,女性人群症状与男性不同且心梗时间晚预后差,糖尿病患者症状更不典型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发生率高。
一、典型症状
(一)心绞痛
1.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体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
2.发作性质: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发作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可诱发。
4.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者,若出现上述部位和性质的胸痛,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
(二)心肌梗死
1.症状特点: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如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为急腹症;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等,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对于有冠心病基础的患者,若出现长时间不缓解的胸痛伴上述全身症状,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大。
二、不典型症状
(一)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
1.发生人群: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这些人群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痛觉阈值升高,可能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但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不典型表现。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促,而忽略了胸痛这一典型症状,从而延误病情。
2.表现形式:可以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也可以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在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时才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的证据。
(二)其他不典型表现
1.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例如,一些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以消化不良、胃痛为首要表现,而未意识到是心脏问题。这是因为心脏的疼痛信号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到胃肠道的感觉神经,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出现。
2.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时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引起的。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肥胖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需考虑冠心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三、不同人群的症状特点差异
(一)老年人群
老年人冠心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前面提到的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神经反应不如年轻人敏感,痛觉感知减退。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会掩盖冠心病的症状,导致诊断困难。例如,一位70岁的老年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当出现胸闷时,可能首先考虑是呼吸系统疾病,而忽略了冠心病的可能。
(二)女性人群
女性冠心病的症状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患者除了可能出现典型的胸痛外,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恶心等不典型症状。而且,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往往比男性晚,但预后可能更差。这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例如,绝经前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且症状表现可能更不典型。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症状更不典型,无痛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对疼痛的感知。同时,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程度,使得症状更加隐匿。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而没有明显的胸痛,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