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第1腰椎椎体受外力或因骨质疏松等致压缩变形,外伤因素有高处坠落、车祸伤、重物撞击等,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临床表现有疼痛、活动受限、脊柱畸形,诊断靠X线、CT、MRI检查,治疗分保守(轻度无神经损伤者卧床休息、用止痛药、康复锻炼)和手术(压缩超1/3或伴神经损伤者,如椎体成形术),老年人恢复慢易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儿童少发需谨慎关注生长发育,绝经后女性重骨质疏松防治。
l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第1腰椎椎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压缩变形。椎体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身体重量、保护脊髓等功能。当受到较大的暴力,如高处坠落、车祸、重物撞击等,或者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时,l1椎体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
病因
外伤因素:
高处坠落:人体从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脚部先着地,力量上传至脊柱,可导致l1椎体压缩性骨折。例如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车祸伤:车辆碰撞时的巨大冲击力传递到脊柱,容易引发l1椎体压缩性骨折。
重物撞击:腰部直接受到重物的撞击,也会造成l1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降低,骨质变得脆弱,即使受到轻微的外力,如日常的弯腰、转身等,也可能发生l1椎体压缩性骨折。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腰部时,疼痛会加剧。例如患者尝试翻身、坐起等动作时,腰部疼痛明显。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导致的脊柱稳定性下降,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不能自如地弯腰、伸展等。
脊柱畸形:严重的l1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出现后凸或侧凸畸形,外观上可观察到腰部形态异常。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l1椎体是否有压缩变形,显示骨折的大致情况,如压缩的程度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l1椎体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行、是否累及椎管等情况,对于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除了可以显示骨折情况外,还能判断脊髓、神经等周围组织是否受到损伤,因为对于一些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MRI检查能更早发现脊髓水肿、出血等病变。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的l1椎体压缩性骨折,如压缩程度小于1/3,且没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促进骨折复位。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另外,还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如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腰背肌的等长收缩锻炼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腰部的负重活动。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l1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大于1/3,或者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体成形术等,通过向骨折的椎体注入骨水泥等材料,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发生l1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在保守治疗时,卧床时间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老年人卧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护理上要注意定期为老人翻身、拍背,鼓励老人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儿童:儿童发生l1椎体压缩性骨折相对较少,多因严重外伤引起。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折的愈合情况以及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保守治疗时,卧床休息和康复锻炼的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营养,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
女性: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高,发生l1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除了按照常规治疗外,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式来预防再次发生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摔倒等危险行为,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