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有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中重度患者可有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关节、皮肤、眼部等肠道外表现,不同类型结肠炎腹痛特点有别,儿童、老年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相关症状。
腹痛:
具体表现:不同类型结肠炎腹痛特点有所差异,如溃疡性结肠炎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也可累及全腹,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克罗恩病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音增加,进食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年龄因素:儿童患结肠炎时腹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仔细观察,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进食刺激性食物等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比如经常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患结肠炎时腹痛症状可能更明显。
腹泻:
具体表现:腹泻程度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重者可达每日10余次。粪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泻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患者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
年龄因素:婴幼儿患结肠炎出现腹泻时,需警惕脱水等严重情况,因为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差,腹泻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生活方式: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腹泻加重,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患结肠炎时腹泻症状可能更频繁。
黏液便或脓血便:
具体表现:这是结肠炎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黏液便表现为粪便中混有黏液,脓血便则是粪便中既有脓液又有血液。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较为常见,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糜烂、溃疡,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出现黏液脓血便时,要警惕肠道肿瘤等其他病变的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疾病谱可能发生变化。
病史:有肠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黏液脓血便,需考虑结肠炎复发或病情加重的可能。
全身症状
发热:
具体表现:中重度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至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克罗恩病活动期常伴有发热,呈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也可出现高热。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发热时,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生活方式: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患结肠炎时更容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消瘦、乏力:
具体表现: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炎症消耗等原因,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症状。长期患病的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活动耐力明显降低。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
病史: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患结肠炎后消瘦、乏力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原本身体就处于消耗状态,再加上肠道炎症的影响,营养吸收进一步受限。
肠道外表现
关节症状:
具体表现:部分结肠炎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以外周关节受累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呈非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炎可与肠道炎症活动程度相关,肠道炎症缓解时,关节症状也可减轻。
年龄因素:儿童患结肠炎出现关节症状时,要注意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因为儿童的关节表现可能不典型。
生活方式:运动损伤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症状,比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患结肠炎时关节受累的风险可能增加。
皮肤表现:
具体表现:可出现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皮肤病变。结节性红斑表现为双下肢伸侧的红色疼痛性结节,坏疽性脓皮病则表现为皮肤溃疡等。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出现皮肤病变时治疗相对困难,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患结肠炎时出现皮肤表现的概率可能更高,因为自身免疫紊乱是肠道外表现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眼部表现:
具体表现:可出现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眼部炎症。患者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
年龄因素:儿童患结肠炎出现眼部表现时,要考虑到儿童眼部发育尚未成熟,及时治疗以避免影响视力发育。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可能增加眼部受累的风险,例如经常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环境的人群,患结肠炎时眼部表现的可能性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