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人体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乳糖致摄入后有消化道不适症状,饮食方面要限制乳糖摄入、选替代食物,生活方式上要注意进食方式、运动与肠道健康,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需分别留意。
一、乳糖不耐受的定义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从而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一种状态。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经乳糖酶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被吸收利用。当乳糖酶缺乏时,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分解为乳酸及二氧化碳等,使肠道渗透压增高,引起腹泻;同时,乳酸刺激肠道,增加肠道蠕动,导致腹痛、腹胀等不适。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饮食方面
1.限制乳糖摄入
成人:应避免食用牛奶、奶酪、冰淇淋等富含乳糖的食物。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如低乳糖牛奶经过乳糖酶预处理,乳糖含量降低;无乳糖牛奶则是将乳糖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此外,一些植物基饮品,如杏仁奶、燕麦奶等也是不错的替代选择,但要注意选择添加糖较少的产品。
儿童:对于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选择母乳强化剂(如果是母乳喂养)或低乳糖配方奶粉。较大的儿童在饮食上需注意避免含乳糖的食物,家长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识别含有乳糖的成分,如乳糖、乳清、酪蛋白等。
2.选择替代食物
富含钙的食物:由于乳制品是钙的重要来源,乳糖不耐受者需要从其他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例如,深绿色蔬菜如菠菜、kale等含有一定量的钙;豆类及豆制品,像豆腐、豆浆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此外,一些强化钙的食品,如强化钙的果汁等也可以适当摄入。
其他营养补充:如果饮食中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可能需要考虑营养补充剂,如钙补充剂、维生素D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通过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
(二)生活方式方面
1.注意进食方式
少量多次进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摄入含乳糖食物的方式,这样可以减轻肠道的消化负担。例如,成人可以将每天的乳制品摄入量分成几次少量食用,而儿童可以每次喝少量的低乳糖牛奶,逐渐适应。
搭配其他食物进食:在进食含乳糖食物时,搭配一些非乳糖的食物一起食用,可能会减轻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比如,在吃奶酪时搭配一些蔬菜一起吃,这样可以延缓乳糖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减轻不适症状。
2.运动与肠道健康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乳糖不耐受者来说,适合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但有助于整体肠道功能的改善。不过,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对于儿童来说,鼓励他们多进行户外活动,既可以促进运动,又有助于身心健康。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较为常见,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出现乳糖不耐受,母亲的饮食也需要适当注意,应避免食用过多富含乳糖的食物,以免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加重症状。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如果婴儿出现体重增长缓慢、频繁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喂养方案。
2.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糖酶活性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更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在饮食上更要注意乳糖的摄入,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营养状况。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补充钙等营养时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钙来源和补充方式。此外,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要考虑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因为乳糖不耐受导致消化不良加重其他健康问题。
3.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肠道疾病,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的人群,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加重肠道的不适症状。这类人群在饮食调整时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食物和营养补充剂时要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导致基础病情的加重。例如,患有肠炎的人群肠道黏膜可能受损,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差,更需要严格控制乳糖摄入,并确保其他营养的充足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