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用于轻中度病变局限或分布广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活动期,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生物制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等重度患者;手术指征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癌变及严重顽固性症状;其他治疗及综合管理包括营养支持(病情轻或维持治疗可肠内营养,儿童需个体化)、心理干预(疾病致心理问题影响转归,不同年龄干预方式不同)、生活方式调整(饮食避刺激等遵循个体化,儿童保均衡规律,不同年龄休息运动有别)。
一、药物治疗
(一)氨基水杨酸制剂
1.5-氨基水杨酸(5-ASA):是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对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可使用局部灌肠剂,如美沙拉秦灌肠液等;病变分布较广时可口服美沙拉秦等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炎症介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等发挥抗炎作用。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且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二)糖皮质激素
1.适用情况:适用于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对于急性发作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步调整剂量,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应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生长指标。
(三)免疫抑制剂
1.硫唑嘌呤和巯嘌呤:适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调整用药剂量需更加谨慎;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四)生物制剂
1.英夫利西单抗:对于传统治疗无效、有并发症或不能耐受传统治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考虑使用。它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通过特异性结合TNF-α发挥作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筛查,排除感染等禁忌证。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感染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获益与风险。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1.大出血: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的大量出血。
2.穿孔:出现肠穿孔等紧急情况。
3.中毒性巨结肠: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经保守治疗无效。
4.癌变:明确有癌变倾向或已发生癌变。
5.严重的顽固性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可考虑手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等问题,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
三、其他治疗及综合管理
(一)营养支持
1.肠内营养:对于病情较轻或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要素饮食等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提供机体所需营养,同时可能对肠道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肠内营养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心理干预
1.影响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因素又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归。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心理干预的方式和效果可能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导致生活方式改变、学业受影响等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给予心理支持;成年患者可能因工作、社交等方面的影响产生心理压力,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诱发腹泻等症状的食物,遵循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对乳制品不耐受,应避免食用。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规律,同时考虑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2.休息与运动: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缓解期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患者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应有所区别,儿童患者运动要以适度、安全为主,老年患者运动则要考虑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轻度运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