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选合适牙刷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及饭后漱口等来减少细菌刺激延缓牙龈萎缩进展,治疗基础疾病如牙周炎、糖尿病等可从根源改善牙龈健康,手术治疗中牙龈移植术可补缺失牙龈、引导组织再生术可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来改善牙龈萎缩状况,需根据病情评估选择相应治疗方式。
具体做法: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因为硬毛牙刷可能会加重牙龈萎缩。牙膏可选择含氟牙膏,氟化物能增强牙齿釉质的抗酸能力,帮助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症。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要保证每个牙面都能刷到。例如,按照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
饭后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因为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容易导致食物残留引发牙龈问题。对于老年人,可能由于牙齿松动等原因刷牙不便,可以考虑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但要注意冲牙器的压力适中,避免损伤牙龈。
作用原理:口腔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是导致牙龈炎症进而加重牙龈萎缩的重要因素,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细菌及其有害物质对牙龈的刺激,从而延缓牙龈萎缩的进展。多项口腔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显著降低牙龈炎症的发生率,对牙龈萎缩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治疗基础疾病
具体做法:
如果牙龈萎缩是由牙周炎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牙周炎。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方的牙石、菌斑等刺激物。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翻瓣术等,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若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牙龈萎缩,要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容易出现口腔感染等问题,进而影响牙龈健康。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具体指标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可以改善牙龈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有助于缓解牙龈萎缩。例如,通过低糖饮食,多吃蔬菜、粗粮等,配合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再加上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的基础疾病,要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比如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萎缩,需要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化疗等针对白血病的治疗,随着白血病病情的控制,牙龈萎缩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作用原理:基础疾病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诱因,控制基础疾病能从根源上改善牙龈的健康状况。以牙周炎为例,牙石、菌斑等刺激物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使牙龈组织逐渐萎缩,通过去除刺激物治疗牙周炎可阻断这一病理过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影响牙龈的免疫功能和血液循环,控制血糖后能改善牙龈的微环境。
手术治疗
具体做法:
对于牙龈萎缩较严重,影响美观或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牙龈移植术。医生会从患者口腔内的其他部位(如腭部)取下带牙龈组织的黏膜瓣,移植到牙龈萎缩的部位。这种手术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细的手术技巧,以确保移植的牙龈组织能够成功存活并恢复牙龈的形态和功能。
引导组织再生术也是一种治疗牙龈萎缩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是在牙周袋内放置引导组织再生膜,阻挡牙龈上皮细胞的长入,引导牙周膜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优先长入,形成新的牙周组织,包括新的牙槽骨和牙龈组织,从而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需要患者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要求,如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硬食物等。
作用原理:牙龈移植术通过补充缺失的牙龈组织来改善牙龈萎缩的外观和功能;引导组织再生术则是利用生物膜引导牙周组织的再生,从病理机制上修复牙龈萎缩相关的牙周组织缺损。这些手术方法经过临床验证,对于合适的牙龈萎缩患者能有效改善病情,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后选择是否进行手术。例如,牙龈移植术对于因牙龈外伤等导致局部牙龈缺失引起的萎缩效果较好,但对于全身状况较差、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