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骨折诊断包括有受伤部位疼痛等临床表现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体位调整及物理治疗;康复有臀部肌肉锻炼等康复锻炼及3-6周左右恢复时间等预后情况,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康复中要定期复查,恢复正常活动后防再次受伤。
一、尾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受伤部位疼痛,坐位时疼痛加剧,因为坐位会压迫尾骨部位。疼痛可能会向臀部、下腰部放射。患者可能会有局部压痛,在尾骨区域用手按压时能明显感觉到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淤血、肿胀等表现,如果受伤时间较短,局部肿胀可能比较明显。
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和软组织的特点,尾骨骨折后的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相应部位的疼痛、不敢坐立等情况。儿童活泼好动,受伤后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拒绝坐立或者行走时姿势异常。
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且坐姿不良的人,尾骨骨折后症状可能会因原有不良习惯而被忽视,但仍会有局部的疼痛等表现。
有明确外伤史的患者,如跌倒时臀部着地等情况,更要高度怀疑尾骨骨折。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尾骨骨折常用的方法。通过X线平片可以观察尾骨的形态,看是否有骨折线、尾骨是否有移位等情况。例如,可以看到尾骨的连续性是否中断,骨折端是否有错位等。对于儿童,X线检查相对安全,但也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儿童骨骼正在发育,X线检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操作。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尾骨骨折或者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尾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例如,能更准确地判断尾骨骨折是否累及周围结构等。
二、尾骨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体位调整
患者需要避免坐位,或者选择柔软的坐垫来减轻尾骨部位的压力。例如,可以使用中空式坐垫,使尾骨部位悬空,减少压迫。对于儿童,要避免其长时间坐立,尽量让其多采取卧位或者侧卧位休息,以减轻尾骨的负担。儿童天性活泼,家长要注意引导其保持正确的休息姿势。
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者,在尾骨骨折治疗期间要改变久坐的习惯,定时起身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恢复。
物理治疗
早期(一般在受伤后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对于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冷敷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然后接触皮肤,避免直接将冰袋放在皮肤上。
受伤72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儿童皮肤比较娇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超短波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三、尾骨骨折的康复
1.康复锻炼
臀部肌肉锻炼
患者可以进行提肛运动,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10-15分钟。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臀部肌肉的力量,有助于稳定尾骨部位,促进骨折恢复。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引导其进行简单的类似动作,但要注意动作的适度,避免过度用力。例如,可以让儿童收缩肛门周围肌肉,每次持续几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进行臀桥运动,仰卧位,双膝屈曲,利用臀部肌肉力量将臀部抬起,保持几秒钟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臀桥运动可以锻炼臀部及腰部肌肉,对尾骨骨折的康复有帮助。儿童进行臀桥运动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2.康复时间与预后
一般来说,尾骨骨折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大约需要3-6周的时间基本恢复。但具体的恢复时间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如患者的年龄、骨折的严重程度、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儿童的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但也需要注意正确的康复护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果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但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对于儿童,恢复正常活动后也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臀部着地等运动,防止再次发生尾骨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