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一般体征表现有生命体征变化包括部分患者发热(多为低热或正常)、心率增快(超常见且与心肌受损程度有关)、呼吸频率增快,一般外观表现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乏力;心脏相关体征表现有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病情重时心界扩大、第一心音减弱、部分患者闻及奔马律;其他系统相关体征表现有心功能不全时肺部闻及湿啰音、病情重右心功能不全时肝脏肿大伴压痛,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患者体征表现有差异需综合考虑。
一、一般体征表现
(一)生命体征变化
1.体温: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正常,这与个体的免疫状态及病毒感染程度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免疫功能较强的患者,可能病毒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体温并不升高。
2.心率:心率可增快,超过100次/分钟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后,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发生改变,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导致心率加快。而且,心率增快的程度与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心肌受损越严重,心率增快可能越明显。比如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可能会显著增快,甚至超过120次/分钟。
3.呼吸:呼吸频率可能增快,成人一般超过20次/分钟。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增加,以获取更多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儿童由于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呼吸增快更为明显,需要密切关注其呼吸情况。
(二)一般外观表现
1.面色: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面部血液循环减少,从而呈现面色苍白的表现。尤其是儿童患者,面色苍白可能更为直观,家长容易发现。
2.精神状态: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等表现。这是由于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不适等因素导致。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不爱玩耍、哭闹等,与平时状态明显不同。
二、心脏相关体征表现
(一)心脏杂音
部分患者可在心尖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血液反流等原因引起。杂音的强度和性质与心肌受损的程度及部位等有关。例如,心肌广泛受损时,杂音可能相对较明显;而心肌局部受损时,杂音可能相对局限。
(二)心界改变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界扩大。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脏扩大以适应心脏功能的变化。通过心脏体格检查中的叩诊等方法可以发现心界扩大,儿童由于心脏相对较小,心界扩大可能更容易被察觉,而且心界扩大的速度和程度也能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
(三)心音改变
1.第一心音减弱: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音听诊时第一心音可减弱,听起来较沉闷。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后,心肌收缩的力量不足,导致心音的强度降低。
2.奔马律:部分患者可闻及奔马律,尤其是在病情较重时。奔马律是一种额外心音,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室壁顺应性减退,在舒张早期心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时,引起已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对于儿童患者,奔马律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三、其他系统相关体征表现
(一)肺部体征
如果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肺淤血时,可在肺部闻及湿啰音。湿啰音是由于肺淤血,肺泡内有渗出液,气体通过渗出液时产生的声音。儿童患者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肺淤血时湿啰音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仔细听诊辨别。例如,婴儿可能湿啰音分布相对较广泛等。
(二)肝脏体征
病情较重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这是因为体循环淤血,肝脏淤血肿大。儿童患者肝脏肿大时,可通过腹部触诊发现,而且由于儿童腹壁较薄,肝脏肿大可能更容易被触及。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肿大相鉴别。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的体征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体征观察主要依靠家长及医护人员的细致检查;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病毒性心肌炎的体征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的体征可能与无基础病史的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准确判断和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