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推拿、理疗,药物治疗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物,运动疗法是颈部功能锻炼;手术适应证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相应情况,手术方法有前路和后路手术。
一、非手术治疗
(一)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对于合适的颈椎病患者,可改善症状。例如,颈椎牵引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压力,使突出物部分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脊髓的刺激和压迫。但牵引的重量、角度、时间等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适用合适重量的牵引,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牵引需谨慎,若牵引不当可能加重脊髓损伤。
2.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比如,通过特定的手法放松颈部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但按摩推拿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恰当的按摩推拿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加重,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手法。对于年龄较大、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骨折等损伤。
3.理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能改善颈部组织的代谢,减轻炎症反应。例如,热敷可每天进行数次,每次15-20分钟,能使颈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不同理疗方法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在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炎症。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以及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神经营养药物:例如甲钴胺等,可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到压迫损伤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甲钴胺一般可长期服用,但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且需密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三)运动疗法
1.颈部功能锻炼:进行合适的颈部运动,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动作,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例如,患者可每天进行多次颈部的缓慢运动,每次每个动作可保持5-10秒,重复多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和幅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而老年人则需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颈部损伤。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神经根麻痹等情况。例如,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后,疼痛仍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且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根明显受损,可考虑手术治疗。
2.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因为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脊髓损伤。一旦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受压症状,应及时评估手术必要性。对于儿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髓受压可能影响其神经功能发育,更需尽早评估手术,避免影响未来生活。
3.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压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例如,患者频繁出现因椎动脉受压导致的头晕等症状,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干预。
(二)手术方法
1.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切口,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必要时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这种手术入路对脊髓的直接干扰相对较小,但需要精确操作,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前路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术后康复的要求;老年患者则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切口,扩大椎管容积,解除脊髓压迫。例如,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后路手术对颈部肌肉等组织的影响较大,术后颈部肌肉力量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不同年龄患者的术后康复计划需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老年人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