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电疗)及减重;药物治疗分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乳膏、辣椒碱乳膏)和全身用药(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早期局限病变)、截骨术(力线异常)、人工关节置换术(病情严重保守无效),不同患者根据病情等选择相应治疗方式。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以进行温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在无痛范围内缓慢屈伸膝盖,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减轻关节负担,因为体重过重会增加膝盖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例如,年轻患者可每天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的缓慢屈伸练习;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频率和时间。
2.肌力训练:加强大腿肌肉(如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对膝盖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可以进行坐姿腿屈伸、靠墙静蹲等训练。对于男性患者,可能因运动习惯等因素在肌力训练上有不同表现,但同样适用;女性患者在进行肌力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有长期伏案工作病史的患者,更需要通过肌力训练来改善身体整体状态对膝盖的影响。比如坐姿腿屈伸,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小腿缓慢抬起,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热敷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等有血液循环障碍风险的人群,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2.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膝盖肿胀疼痛明显时,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膝盖上,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过,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要谨慎使用冷敷,防止因温度过低引起不适。
3.电疗:如低频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减轻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电疗方式,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能能耐受较强的电刺激强度,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相对较弱的刺激强度。
(三)减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膝盖骨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体重每减轻1kg,膝盖承受的压力大约可减轻4kg。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实现减重目标,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前面提到的运动疗法等增加热量消耗。
二、药物治疗
(一)局部外用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乳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局部缓解膝盖的疼痛和炎症。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时,要注意皮肤状况,如儿童皮肤娇嫩,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大面积涂抹在破损皮肤上;成人则按照说明书适量涂抹于膝盖疼痛部位。
2.辣椒碱乳膏:对于部分患者可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对于有皮肤过敏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二)全身用药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剂型;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对改善关节软骨功能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使用,但其起效相对较慢,需要长期服用。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氨基葡萄糖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一些氨基葡萄糖制剂可能含有糖分。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对于一些早期膝盖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以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磨损的半月板等病变组织,改善症状。适用于年轻、病变相对局限的患者,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考虑该手术,但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二)截骨术
对于有膝关节力线异常的患者,截骨术可以纠正力线,减轻膝盖局部的压力,从而延缓疾病进展。例如,对于因膝关节内外翻导致膝盖骨关节炎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
(三)人工关节置换术
当膝盖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好、病变广泛的患者。但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功能,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可能需要更缓慢、更注重安全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