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牵引利用拉力拉开椎间隙等、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改善循环等、按摩推拿调整关节等、理疗仪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修复,手术适用于保守无效、神经根压迫严重、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等,手术方式有前路和后路,需据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非手术为首选多数可缓解症状仅少数需手术且要考虑患者多因素个性化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牵引治疗
1.原理及作用: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施加拉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年轻、体质较好者牵引重量可相对大些,年老、体质弱则重量宜小。例如研究表明适当牵引可使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根压迫得到缓解,症状减轻。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建议牵引。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头晕、疼痛加重等不适需及时调整。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原理及作用:利用热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采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有研究显示热敷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但皮肤有破损、感觉障碍者不宜热敷。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和血液循环可能存在异常,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2.按摩推拿:
原理及作用:通过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关节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神经根压迫。专业医生进行的正规按摩推拿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手法力度和方式,不当的按摩可能加重病情。例如规范的颈部推拿可使部分患者的颈部肌肉松弛,神经根受压情况改善。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合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但脊髓型颈椎病、有严重骨质疏松者等不适合按摩推拿。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按摩时更要谨慎,避免造成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3.理疗仪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透过皮肤,被组织吸收产生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减轻炎症。不同理疗仪的使用需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常见药物如布洛芬等,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成年患者可使用,但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要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不宜长期大量使用。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更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
2.神经营养药物:
作用: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甲钴胺能参与神经元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对受损神经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神经根受压迫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需咨询医生。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保守治疗无效:经过3-6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例如经过长时间牵引、按摩等治疗后,仍有剧烈疼痛,上肢肌力明显下降,影响拿取物品等日常活动的患者。
2.神经根压迫严重:影像学检查显示神经根明显受压,如颈椎间盘突出较大,对神经根造成严重卡压,且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的患者。
3.出现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如上肢肌肉进行性萎缩、肌力进行性下降等情况,需及时手术解除压迫。
(二)手术方式
1.前路手术:通过前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进行椎间融合等操作。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为主导致神经根受压的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术中损伤食管、血管等。
2.后路手术:通过后路扩大椎管、减压等方式,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病变、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后路手术对脊髓的牵拉相对较小,但术后可能出现颈部肌肉力量改变等问题。
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影像学表现等由脊柱外科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是首选,多数患者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仅少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