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方式需姿势调整(久坐人群定时活动、调整坐姿,长期开车者调整座椅后视镜,睡眠选合适枕头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适度运动(做颈部伸展运动、游泳,严重颈椎疾病急性发作期避免剧烈运动);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温度适宜,皮肤感觉迟钝者注意防烫伤)和牵引治疗(轻度颈椎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重退行性变等需谨慎);医疗干预有药物治疗(头晕明显时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药物,特殊人群谨慎用药)、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由专业医生操作,理疗仪器治疗需正规机构专业人员操作);就医评估要注意头晕头昏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时及时就诊,老年人群病情变化快要密切关注,儿童要纠正不良姿势必要时谨慎干预。
一、改善生活方式
1.姿势调整
久坐人群: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每工作30-40分钟应起身活动5-10分钟,调整坐姿,保持颈部正直,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显示器,使双眼平视屏幕顶部,颈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对于长期开车的人群,要调整好汽车座椅和后视镜,保持头部正直,避免颈部长期处于前屈状态。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8-10厘米)为宜,仰卧时枕头应支撑颈部,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使颈椎在睡眠时保持生理曲度。
2.适度运动
颈部锻炼:可进行简单的颈部伸展运动,如左右转头,缓慢将头部转向一侧,保持5-1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还有前屈后伸运动,缓慢将头部向前屈曲,尽量让下巴贴近胸部,然后向后伸展,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游泳也是很好的颈部保健运动,特别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会得到充分活动,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但对于有严重颈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开始康复运动。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颈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够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于因颈椎不好引起的头晕头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皮肤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2.牵引治疗
轻度颈椎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牵引治疗,如使用充气式颈托牵引。牵引时要注意力度和时间,一般牵引重量不宜过大,每次牵引时间15-20分钟,每天1-2次。牵引可以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压迫,从而改善头晕头昏症状。但对于颈椎严重退行性变、椎体不稳等情况的人群,牵引需要谨慎,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
三、医疗干预
1.药物治疗
如果头晕头昏症状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从而缓解头晕头昏症状。但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必须在医生评估利弊后使用。
2.康复理疗
针灸推拿:由专业医生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颈部相关穴位,调节颈部气血运行;推拿能够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放松颈部肌肉。但对于颈椎结构严重异常(如严重颈椎骨折、脱位等)的人群,针灸推拿可能会加重病情,应禁止使用。一般来说,每周可进行2-3次针灸推拿治疗,一个疗程为10-15次。
理疗仪器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以深入颈部组织,促进炎症消退和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能够改善颈部组织的代谢,缓解肌肉痉挛。这些理疗方法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四、就医评估
1.及时就诊情况
如果头晕头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颈部疼痛剧烈、上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颈椎活动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并可能会安排颈椎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颈椎病变的程度和类型,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颈椎MRI检查可以清晰看到颈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的情况,对于诊断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的头晕头昏具有重要意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颈椎问题引起头晕头昏时,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应更加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儿童如果出现颈椎不好相关头晕头昏,多与不良姿势等因素有关,要特别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如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康复干预,因为儿童颈椎还处于发育阶段,治疗时需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