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评估包括病史与症状评估,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还可有心悸等心脏相关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和心律异常、心脏增大、心力衰竭体征等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钙蛋白等升高、血常规有炎症表现、炎性标志物可能升高且不同年龄人群参考值及变化有差异;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律失常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等、心脏磁共振成像可发现心肌病变是较敏感诊断方法。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前驱感染史: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前驱表现,成人则可能以发热等全身症状更突出,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免疫系统及身体机能特点不同,病毒感染后的反应有所差异。
2.心脏相关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等症状。儿童心肌炎在症状表现上可能相对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等非特异性表现,而成人可能更易察觉胸痛、心悸等较典型的心脏相关不适,这与儿童表达能力及心脏代偿能力等因素有关。
二、体格检查发现
1.心率和心律异常:可发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年龄人群心律失常的类型及表现频率可能不同,儿童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可能有其特点,成人则可能因基础心脏状况等有不同表现。
2.心脏增大:严重心肌炎患者可能存在心脏增大,通过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界扩大等表现,儿童心脏增大时体格检查的体征判断相对成人可能更需结合超声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但体格检查可初步提示心脏大小异常情况。
3.心力衰竭体征:如肺部湿啰音、肝大等,若出现心力衰竭,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等,成人则可能更易发现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这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及解剖结构差异有关。
三、实验室检查
1.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钙蛋白:血清肌钙蛋白升高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肌钙蛋白I或T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差异,检测时需注意参考值的选择,儿童的肌钙蛋白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特定的参考区间来判断是否异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升高也提示心肌损害,其动态变化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进展等有一定价值,儿童和成人的CK-MB正常参考值不同,在解读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2.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血常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感染导致心肌炎时血常规的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有不同特点。
3.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标志物可能升高,反映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的CRP和ESR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炎性标志物变化可能更敏感或有其自身特点,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炎症反应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
四、心电图检查
1.ST-T改变:可见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ST-T表现有差异,儿童的心电图ST-T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心肌炎时ST-T改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2.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儿童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的窦性心律不齐等生理现象可能与病理状态下的心律失常表现容易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可观察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运动情况及射血分数等。儿童由于心脏发育阶段的特点,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时需考虑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不同,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发现心肌炎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如室壁运动减弱、心腔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
心肌组织特征: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组织的回声等特征,辅助判断心肌病变情况。
2.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诊断心肌炎较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可发现心肌水肿、坏死等病变,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肌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典型或诊断困难的心肌炎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MR检查时需注意相关的安全及操作要求等,但在诊断心肌炎方面能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