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有个体差异与颌骨发育有关可引发智齿冠周炎、邻牙病变等健康问题萌出正常无不适可观察等待出现反复冠周炎、邻牙病变、阻生有病变风险等情况通常需拔除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处理并注重不同因素对其相关健康问题的影响。
一、智齿的定义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一般在16-25岁间开始萌出,由于萌出时间较晚,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
二、智齿的生长情况
1.存在个体差异
萌出时间:不同个体智齿萌出时间有很大差异,有的人生长较早,十几岁就开始萌出,而有的人可能到三四十岁才萌出,甚至有的人终生都不会萌出智齿。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若家族中长辈智齿萌出较晚或不萌出,后代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高。从生活方式角度看,营养状况良好、颌骨发育较好的人群,智齿萌出相对较顺利;而营养相对缺乏、颌骨发育欠佳的人群,智齿萌出可能受阻。
萌出方向:智齿萌出方向多样。部分智齿能正常萌出,即长在牙槽骨内的位置基本正常,与其他牙齿排列较为协调;但也有很多智齿萌出方向异常,如近中倾斜、远中倾斜、水平阻生、垂直阻生等。近中倾斜是指智齿向第二磨牙方向倾斜生长,可能会挤压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面龋坏等问题;水平阻生是指智齿呈水平方向生长,完全埋伏在牙槽骨内或仅部分露出牙龈,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智齿周围反复发炎等问题。
2.与颌骨发育的关系
颌骨发育的大小会影响智齿能否正常萌出。如果颌骨发育足够大,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智齿,那么智齿大多能正常萌出;反之,如果颌骨发育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给智齿萌出,就会导致智齿萌出困难,出现各种阻生情况。从年龄因素来看,青少年时期颌骨还在发育阶段,此时智齿萌出相对更有可能受颌骨发育影响;而成年人颌骨基本定型,智齿萌出是否顺利更多取决于颌骨本身的形态和空间大小。
三、智齿相关的健康问题
1.智齿冠周炎
发病原因:当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瓣与智齿之间会形成一个盲袋,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盲袋内,且不易清洁,加上口腔内细菌滋生,就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尤其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过度劳累等情况后,更容易发作。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口腔卫生若维护不佳,智齿冠周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对于成年人,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等导致抵抗力下降,也容易诱发智齿冠周炎。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吞咽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患者局部牙龈会出现明显的充血、肿胀,用手按压牙龈时会有压痛感。如果炎症进一步扩散,还可能引起面部肿胀、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2.邻牙病变
对第二磨牙的影响:对于近中倾斜生长的智齿,会不断压迫第二磨牙,时间久了可能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面发生龋坏,因为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的间隙容易堆积食物残渣,不易清洁,细菌容易滋生从而引发龋病。从年龄角度分析,青少年时期第二磨牙还在继续发育,智齿对其压迫可能会影响第二磨牙的正常发育和形态;成年人的第二磨牙已经发育完成,但长期受到智齿的压迫,也会逐渐出现牙齿硬组织的破坏等病变。
四、智齿的处理方式
1.观察等待
如果智齿萌出正常,与邻牙关系良好,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观察等待。但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观察智齿的生长情况是否有变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颌骨还在发育,要密切关注智齿萌出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成年人则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智齿有异常趋势,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2.拔除智齿
适应证:当智齿出现反复冠周炎、导致邻牙病变、本身阻生且有引起其他病变风险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拔除智齿。例如,对于水平阻生的智齿,由于其完全埋伏在牙槽骨内,很难清洁,容易反复发炎,一般建议拔除;对于已经导致第二磨牙龋坏的智齿,为了避免第二磨牙病变进一步加重,也需要拔除。在年龄方面,青少年如果智齿出现明显的阻生等问题,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拔除,但要谨慎评估;成年人拔除智齿相对来说风险相对低一些,但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比如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未控制好等情况的成年人,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拔牙。
总之,智齿是口腔内一种特殊的牙齿,其生长情况和对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要注重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智齿相关健康问题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