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冷起荨麻疹即寒冷性荨麻疹,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致部分人群有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包括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及外界环境与免疫相互作用、皮肤血管反应异常;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做好保暖并及时就医、女性不同生理阶段要针对性注意、老年人要注重保暖并综合基础疾病就医。
遇冷起荨麻疹医学上称为寒冷性荨麻疹,其引起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遗传因素
部分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生相关。例如,有家族史的人群相较于无家族史人群,发生寒冷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更高。这是因为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免疫系统、皮肤血管等方面的特性,若基因存在特定的异常,就更容易在接触寒冷刺激时出现荨麻疹反应。
二、免疫系统异常
1.自身免疫机制: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等,但在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中,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异常激活。当皮肤接触寒冷刺激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或相关反应视为“异常”,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例如,体内可能产生一些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参与了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及相关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免疫系统的状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免疫调节的不稳定情况,在接触寒冷刺激时可能更易诱发寒冷性荨麻疹;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周期、孕期等,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影响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生风险。
2.外界环境与免疫的相互作用:
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免疫系统与寒冷刺激的相互作用。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而引发寒冷性荨麻疹。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其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当接触寒冷时,免疫反应的调节失衡,导致荨麻疹发生。而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降低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三、皮肤血管反应异常
皮肤血管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异常是寒冷性荨麻疹的重要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皮肤血管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相应的调节以维持体温等生理功能,但在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中,皮肤血管对寒冷的反应出现异常。当皮肤接触寒冷后,局部皮肤血管会发生扩张、通透性增加等改变,这是由于寒冷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等发生变化,使得组胺等介质更容易从肥大细胞等释放出来,进而引起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等荨麻疹表现。不同年龄的人群皮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略有差异,儿童皮肤血管相对较娇嫩,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可能更差;老年人皮肤血管功能有所退化,也可能更容易出现寒冷刺激下的血管反应异常,从而引发寒冷性荨麻疹。对于女性,在一些情况下,如经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皮肤血管对寒冷的反应,增加患病风险。
特殊人群遇冷起荨麻疹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寒冷性荨麻疹时,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遇冷时更易诱发症状。家长应注意为儿童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儿童直接接触寒冷环境,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给儿童穿戴厚的衣物、帽子、手套等,尽量减少皮肤与寒冷空气、冷水等的直接接触。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表现,若出现荨麻疹症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并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症状出现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二、女性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遇冷起荨麻疹需特别注意。在经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寒冷性荨麻疹更容易发作,此时要更加注重保暖,避免接触寒冷刺激。孕期女性患寒冷性荨麻疹时,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孕期女性出现寒冷性荨麻疹症状时,应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安全的保暖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而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大幅变化,免疫系统等也会发生改变,遇冷起荨麻疹时要注意调节自身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通过适当保暖等方式减少寒冷刺激对身体的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遇冷起荨麻疹时,因为其皮肤血管功能退化,皮肤的保暖和调节能力下降,所以更要注意保暖。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温暖,外出时要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同时,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复杂,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处理寒冷性荨麻疹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老年人若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保暖措施要适度,避免因过度保暖导致身体过热而加重心血管负担等。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既能够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又不影响基础疾病控制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