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有良恶性之分,良性易根治预后好,恶性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良性骨肿瘤有骨样骨瘤、骨软骨瘤等,恶性有骨肉瘤、尤文肉瘤等;病因方面良性部分不明,恶性与遗传、物理、化学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良性症状轻,恶性有疼痛、肿块、全身症状、功能障碍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良性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综合治疗;不同人群骨肿瘤特点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青少年良性常见恶性也有且需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成年人良恶性均可发生要鉴别,老年人转移性骨肿瘤常见需排查原发病及谨慎手术。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如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骨肿瘤的分类
良性骨肿瘤
骨样骨瘤: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长骨骨干,主要症状是疼痛,夜间痛明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
骨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可单发或多发,肿瘤由骨质的基底和软骨帽组成,一般无症状,若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或发生恶变时可出现相应症状。
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夜间痛明显,可伴有局部肿块,表面皮温升高,静脉怒张等。
尤文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骨盆、股骨、胫骨、腓骨等部位。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
骨肿瘤的病因
良性骨肿瘤病因:部分良性骨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骨质的异常增生等因素有关,如骨软骨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恶性骨肿瘤病因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与恶性骨肿瘤的发生有关,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易发生骨肉瘤。
物理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电离辐射,可能增加患恶性骨肿瘤的风险。
化学因素:某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如某些工业化学品,可能与恶性骨肿瘤的发生相关。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性骨肿瘤:一般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通常无明显疼痛,若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如神经受压引起的麻木、疼痛等。
恶性骨肿瘤:
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
肿块:局部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
全身症状:晚期恶性骨肿瘤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
功能障碍:肿瘤累及关节时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骨肿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显示骨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骨质改变等情况,如骨肉瘤在X线上可表现为Codman三角、日光射线现象等。
CT检查:对于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的显示优于X线。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在软组织内的范围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神经、血管等,有助于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骨肿瘤的金标准,可通过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
骨肿瘤的治疗
良性骨肿瘤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如骨软骨瘤可行肿瘤切除术,切除干净后一般不易复发。
恶性骨肿瘤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术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重要手段,如骨肉瘤可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放疗可用于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等。
不同人群骨肿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骨肿瘤中良性骨肿瘤相对常见,如骨软骨瘤等。但恶性骨肿瘤中骨肉瘤、尤文肉瘤等好发于该年龄段。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骨肿瘤时,需充分考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在手术治疗时,要尽量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在化疗时,要注意化疗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成年人:成年人骨肿瘤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良性骨肿瘤如骨样骨瘤等,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等相对较多见。成年人在诊断骨肿瘤时,要注意与一些良性病变相鉴别,如骨囊肿等。治疗上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要考虑成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等。
老年人:老年人骨肿瘤中转移性骨肿瘤较为常见,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所致。老年人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在诊断时要注意排查其他部位的原发性肿瘤。治疗上要注重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