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可由过敏原接触、自身因素等引起。过敏原接触包括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真菌孢子)、食物性过敏原(常见食物、食物添加剂);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化学物质(化妆品、洗涤剂、橡胶制品)、植物性过敏原(某些植物);自身因素有遗传因素(家族有过敏史易致皮肤过敏)和免疫系统状态(免疫系统紊乱时易引发皮肤过敏,老人、儿童、特殊生理期女性等易受影响)。
一、过敏原接触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致敏花粉,例如春季的树花粉(如桦树、杨树等)、秋季的草花粉(如豚草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过敏体质的人吸入后,免疫系统会将花粉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研究表明,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浓度较高的地区,皮肤过敏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尘螨:尘螨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存在于灰尘、床单、被罩、沙发坐垫等地方。尘螨的排泄物等成分可引起人体过敏,对于长期处于有尘螨环境中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因接触尘螨而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且活动范围广,与家居环境接触频繁,接触尘螨的机会更多,所以儿童因尘螨引起皮肤过敏的情况相对较多见。
真菌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真菌孢子可随着空气流动被人体吸入,引发皮肤过敏反应。例如在浴室、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中,真菌孢子的浓度相对较高,过敏体质者在这些环境中停留较长时间后,就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如皮肤红斑、丘疹等。
2.食物性过敏原
常见食物:某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贝类、花生、坚果等。以牛奶为例,婴幼儿胃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牛奶中的蛋白质更容易透过肠道屏障进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婴儿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面部、躯干等部位的湿疹样皮疹等。成年人食用这些食物后,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如食用鱼虾后出现口唇肿胀、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不同性别对食物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个体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对多种食物过敏,有些人则相对单一。
食物添加剂:一些食物添加剂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如防腐剂(苯甲酸酯类)、色素(偶氮类色素)、香料等。在一些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这些添加剂,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
二、接触性过敏原
1.化学物质
化妆品:许多化妆品中含有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成分,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例如某些美白化妆品中含有的汞等重金属,可能刺激皮肤,导致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皮肤红肿、瘙痒、脱屑等。女性使用化妆品的频率较高,所以因化妆品引起皮肤过敏的女性相对较多,但男性如果使用化妆品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洗涤剂:如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其中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接触部位的皮肤过敏。家庭主妇等经常接触洗涤剂的人群,手部皮肤容易因接触洗涤剂而出现过敏,表现为手部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红斑等。
橡胶制品:一些橡胶手套、橡胶鞋等橡胶制品中的橡胶添加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接触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从事相关职业需要接触橡胶制品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化工工人等,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肤过敏。
2.植物性过敏原
某些植物:如漆树、荨麻等,接触这些植物后可引起皮肤过敏。漆树中的漆酚等成分具有很强的致敏性,接触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荨麻的茎叶上有刺毛,接触后刺毛中的物质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接触这些植物的机会不同,如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接触漆树、荨麻等植物的概率较高,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肤过敏。
三、自身因素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尤其是皮肤过敏的家族史,那么个体患皮肤过敏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子女患皮肤过敏的概率比无家族过敏史的人群高。遗传因素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会使特定人群更易成为皮肤过敏的易感人群。
2.免疫系统状态
当人体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时,容易发生皮肤过敏。例如长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时,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对过敏原的防御和调节功能失衡,从而引发皮肤过敏。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相对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而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因免疫系统不稳定而发生皮肤过敏。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