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部骨折涉及上颌骨、颧骨、下颌骨等主要骨骼由严重外伤引起可分类型年龄方面青少年青壮年概率高儿童多青枝骨折老年人愈合慢易并基础病性别方面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特定场景女性也可发生生活方式方面从事高风险行业及极限运动等人群风险增加局部表现有面部肿胀明显畸形疼痛剧烈张口受限全身表现有失血性休克及焦虑恐惧等情绪体格检查查外形压痛张口度咬合关系影像学检查X线初步了解CT显三维结构助定方案急性期处理先处全身情况清创面部骨折复位与固定上颌骨按类型选复位固定方法颧骨按类型选入路复位固定下颌骨选合适固定方式术后康复包括口腔功能及心理康复预后大部分经及时规范治疗可恢复外形功能但恢复时长因多种因素异儿童恢复后面部生长可能受影响老年人恢复慢易并症女性需加强心理支持。
一、定义与分类
全面部骨折是涉及上颌骨、颧骨、下颌骨等面部主要骨骼的骨折,常由严重外伤引起,如高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根据骨折累及的骨骼及损伤特点可分为不同类型,例如LeFort骨折分型将上颌骨骨折分为LeFortⅠ型、Ⅱ型、Ⅲ型,分别对应不同水平的上颌骨骨折线走行;颧骨骨折也有单纯颧骨体骨折、颧骨颧弓骨折等不同分类。
二、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方面:青少年及青壮年由于活动度大、参与高风险活动较多,发生全面部骨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儿童面部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骨折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多为青枝骨折等;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发生后愈合相对缓慢,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恢复。
性别方面:男性由于从事体力劳动、参与对抗性运动等机会较多,发生全面部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如乘坐交通工具时防护不足等)也可能发生。
生活方式方面:从事建筑、机械等行业的人群,因工作环境存在高风险外伤因素,全面部骨折发生率较高;经常进行极限运动、摩托车骑行等人群,发生严重面部外伤导致全面部骨折的风险增加。
三、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面部肿胀明显,可迅速出现,由于骨折部位出血、软组织损伤等原因;面部畸形是重要表现,如颧骨骨折可导致面部塌陷、双眼不对称等,上颌骨骨折可能出现上颌骨下垂、咬合关系紊乱等;疼痛较为剧烈,尤其是在面部活动、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明显;还可能出现张口受限,这是因为骨折断端移位等影响了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
全身表现:严重的全面部骨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全身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这是由于骨折部位大量出血所致;同时,患者可能因面部外伤带来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整体恢复。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详细检查面部的外形、压痛部位、张口度等,初步判断骨折可能涉及的部位;检查咬合关系,了解上下牙齿的对位情况,咬合关系紊乱往往提示有颌骨骨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面部骨骼的大致情况,发现明显的骨折线,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三维结构的骨折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是诊断全面部骨折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行、骨折断端移位情况等,有助于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
急性期处理:首先要处理全身情况,如对于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等;同时要对面部的开放性伤口进行清创处理,预防感染。
骨折复位与固定:
上颌骨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如LeFortⅠ型骨折可采用口内进路等方法进行复位,然后通过钛板等进行固定;LeFortⅡ型、Ⅲ型骨折可能需要结合面中部切开等复杂的复位固定方式。
颧骨骨折:单纯颧骨体骨折可采用颧骨周围进路等方法复位,然后用钛板固定;颧骨颧弓骨折可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等入路进行复位固定。
下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根据骨折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钛板内固定等。
术后康复:包括口腔功能康复训练,如张口训练、咀嚼功能训练等,促进面部功能恢复;同时要注意心理康复,帮助患者缓解因面部外伤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六、预后情况
一般情况: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面部的外形和功能,但恢复时间长短不一,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等。
特殊人群预后差异: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生长潜力,骨折恢复后面部生长发育可能受一定影响,但部分可以通过后期的整形等手段进行调整;老年人由于合并基础疾病多,恢复相对较慢,且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肺部感染等,会影响整体预后;女性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更关注面部外观的恢复情况,心理因素对预后有一定影响,需要加强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