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会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不同类型关节炎及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病史因素下,这些症状的具体表现、受影响情况等各有差异。关节疼痛因类型等有不同特点,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发生;关节肿胀因病因等表现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出现及消退;关节僵硬有不同持续时间特点,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程度和恢复;关节活动受限有不同严重程度表现,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会影响其对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患关节炎时疼痛表现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疼痛程度和部位可能随病情发展变化,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也可能受认知和表达能力影响。老年人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往往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变因素相关,且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使疼痛感受和表现有其特殊性。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关节磨损风险高,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如经常爬山、深蹲的人膝关节关节炎疼痛发生率相对较高;而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的人,关节受寒冷刺激,也易引发疼痛,像一些常年在潮湿矿井工作的人员,患关节炎关节疼痛的概率增加。
病史因素:有既往关节外伤史的人,日后患关节炎出现疼痛的可能性增大,比如曾有膝关节骨折史的人,随着年龄增长或过度使用,更易发生膝关节关节炎并出现疼痛。
关节肿胀
具体表现:关节周围组织出现肿胀,可因炎症导致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等引起。例如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出现单个关节肿胀,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局部红肿热痛明显;骨性关节炎的肿胀多是缓慢进展,关节肥大、变形伴随肿胀。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炎导致的关节肿胀,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肿胀情况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关节结构和对炎症的反应不同。老年人的关节肿胀可能与关节退变、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因素有关,肿胀消退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过度使用关节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关节肿胀风险,如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导致关节反复磨损,易出现肿胀;长期不良姿势导致关节受力不均,也可能引发肿胀,像长期伏案且坐姿不正的人,颈椎关节可能出现肿胀。
病史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出现关节肿胀的概率较高,比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容易累及关节出现肿胀等症状,且病情活动时肿胀可能加重。
关节僵硬
具体表现: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起关节僵硬较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小时以上;骨关节炎的关节僵硬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僵硬可能因生长发育过程中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可能在晨起时出现关节僵硬,但随着活动会逐渐改善,不过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僵硬程度和恢复情况有差异。老年人的关节僵硬往往与关节退变、肌肉力量减退等有关,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僵硬感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下降,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比如长期卧床的人,关节僵硬发生率较高;而过度运动导致关节劳损的人,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情况,像一些过度健身但方法不当的人,关节容易僵硬。
病史因素:有创伤性关节炎病史的人,关节僵硬可能与创伤导致的关节结构改变有关,比如曾有膝关节创伤的人,日后创伤性关节炎发作时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且可能因创伤修复不良而使僵硬情况加重。
关节活动受限
具体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不能正常完成屈伸、旋转等动作。例如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导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甚至无法自理日常生活;骨关节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受限逐渐明显,影响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发展,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若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培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恢复能力和对活动受限的适应程度不同。老年人关节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行走、穿衣等日常活动都会因关节活动受限而受到阻碍,且恢复活动功能相对困难。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姿势或缺乏正确的关节使用方式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如长期弯腰工作的人,腰椎关节活动可能受限;而长期固定姿势工作且不注意关节活动的人,也容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像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颈椎和肩部关节活动可能受限。
病史因素:有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病史的人,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从幼年就存在,且病情可能随生长逐渐加重,比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明显的关节活动受限,影响行走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