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与伤食均会引发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积食有食欲改变、腹胀、口臭、呕吐、大便异常、睡眠不安、少数儿童低热等症状;伤食有呕吐(呕吐物有明显食物腐败气味、呕吐后可缓解)、腹痛(多为胃脘部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腹泻(大便次数多、稀溏伴不消化食物)、食欲异常、精神萎靡、舌苔厚腻等症状,且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
食欲改变:儿童积食时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不想进食,这是因为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胃肠蠕动减慢,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所以孩子没有饥饿感。而成人积食也可能有类似情况,进食量明显减少。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积食的人群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食欲下降。
腹胀:腹部胀满不适是积食常见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胃肠道内食物积聚,气体也不能正常排出,就会感觉腹部膨隆。儿童可能会用手去摸肚子,表现出不舒服的样子;成人可能会自觉腹部沉甸甸的。通过腹部触诊可以发现腹部较硬,有胀满感。
口臭: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通过口腔呼出,导致口臭。儿童积食时可能口气重,成人也会有类似口腔异味的表现,这是因为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有异味的物质。
呕吐:部分积食严重的儿童或成人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有酸腐气味。这是因为胃肠道内压力升高,迫使胃内容物排出。比如儿童一次性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容易积食呕吐,成人暴饮暴食后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大便异常:积食时大便可能会出现干结,排便困难,这是因为肠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食物残渣积聚;也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质地稀溏,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功能失调。
全身症状:
睡眠不安:儿童积食后可能会在睡眠中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影响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成人积食也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等睡眠问题,由于胃肠道的不适刺激神经,干扰了正常的睡眠节律。
低热:少数积食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这是因为积食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虽然体温一般不会太高,多在37.5℃左右,但也是身体对积食这种不适状态的一种反应。成人积食一般较少出现低热症状,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可能也会有体温的轻微波动。
伤食的症状表现
伤食是因饮食过量、过食生冷或不洁净食物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症,其症状表现与积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特点。
消化系统症状:
呕吐:伤食导致的呕吐往往呕吐物有明显的食物腐败气味,而且呕吐后可能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比如食用过多生冷瓜果后伤食,呕吐物中可能看到未完全消化的瓜果形态,气味酸腐。儿童伤食呕吐较为常见,因为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对饮食的调节能力较差。
腹痛:腹部疼痛是伤食的常见症状,疼痛性质多为胀痛,疼痛部位多在胃脘部及腹部。儿童可能会哭闹不安,用手捂着肚子;成人则能明确指出腹部疼痛的位置,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进食后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食用不洁食物后伤食,胃肠道受到刺激,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腹痛。
腹泻:伤食引起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可能伴有不消化的食物,如未消化的米饭、菜叶等。这是因为饮食不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导致水湿下注肠道引起腹泻。儿童伤食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成人伤食腹泻也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进一步损伤脾胃。
食欲异常:伤食后食欲会明显下降,不想进食,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消化能力减弱,即使看到食物也没有进食的欲望。比如过度进食油腻食物伤食后,短时间内都没有饥饿感。
全身症状:
精神萎靡:由于脾胃不适,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身体缺乏充足的能量供应,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活动减少;成人则可能感觉乏力,没有精神,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是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食后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不足,导致全身机能下降。
舌苔变化:伤食时舌苔多厚腻,颜色可能偏白或黄。儿童的舌苔相对较嫩,伤食后更容易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通过观察舌苔可以辅助判断是否伤食。成人舌苔厚腻也是伤食的一个常见表现,中医常通过望舌苔来诊断病情。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积食和伤食时症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积食和伤食的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孕期、经期等,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积食或伤食情况;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胃肠蠕动慢,更容易发生积食;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发生积食或伤食时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恢复时间更长,需要更加注意饮食调节和胃肠功能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