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食会有消化系统、全身及其他多方面表现。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口臭、呕吐;全身表现有发热、精神状态不佳;其他表现包括睡眠不安、舌苔厚腻。消化系统上食欲减退因胃肠受影响抑制食欲中枢,腹胀是食物积聚产气,口臭由食物发酵异味经口腔散发,呕吐是胃肠压力高致食物反流;全身发热因食物发酵产热或免疫反应,精神不佳是胃肠不适致中枢神经受影响;睡眠不安是胃肠不适影响睡眠质量,舌苔厚腻是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停所致。
一、消化系统表现
1.食欲减退
儿童积食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情况,这是因为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导致胃部有饱胀感。例如,正常饮食的儿童突然对以往喜爱的食物兴趣降低,进食量明显减少。从生理机制来看,积食会使胃肠道的消化酶分泌和胃肠蠕动受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胃肠道不适的信号,从而抑制食欲中枢,导致食欲减退。
对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原本能一次性喝完120ml奶的婴儿,积食时可能只能喝到80ml左右。而学龄儿童则可能在正餐时表现出不想吃饭,即使家长催促也没有进食的欲望。
2.腹胀
积食会导致胃肠道内食物积聚,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腹胀。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腹部膨隆,用手触摸时感觉较硬。从解剖结构上看,胃肠道内食物不能正常消化排空,使得肠道内空间被占据,气体积聚,从而出现腹胀症状。
婴儿腹胀时可能会频繁哭闹,尤其是在夜间,因为平卧时腹胀感可能会加重,影响其舒适度。较大的儿童可能会诉说肚子胀,不愿意被人触碰腹部。
3.口臭
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异味,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导致口臭。这是积食在消化系统的一个典型表现。例如,积食的儿童张开嘴巴时,能明显闻到口腔中有酸腐的气味。其原理是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带有异味的物质,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口腔,从而引起口臭。
对于幼儿,家长可以通过近距离观察其口腔气味来初步判断是否有积食情况。如果发现孩子口腔有异常气味,且伴有其他积食表现,就需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4.呕吐
当积食较为严重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有酸臭味。这是因为胃肠道内压力升高,超过了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导致食物反流呕吐。比如,有些儿童在进食过多后不久,就会将吃进去的食物呕吐出来,呕吐物中可以看到未完全消化的饭菜等。
婴幼儿由于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善,积食引起的呕吐可能更为常见。在呕吐后,孩子的不适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频繁呕吐,需要及时就医,防止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1.发热
部分积食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积食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生热量,或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肠道内积聚的食物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热。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热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积食引起的发热可能不太规律,有时体温波动较大;学龄儿童相对体温调节能力稍强,但也会出现低热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发热一般在积食得到缓解后会逐渐消退。
2.精神状态不佳
积食的孩子往往精神状态不如平时,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者萎靡不振。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影响了孩子的整体舒适度,身体的不适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孩子情绪和精神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孩子原本活泼好动,积食后变得安静少动,对周围的事物兴趣降低。
对于幼儿,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其玩耍时的积极性、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等来判断精神状态。如果发现孩子精神状态明显不如以往,同时伴有其他积食表现,要考虑积食的可能。学龄儿童则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了解其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三、其他表现
1.睡眠不安
积食的孩子在睡眠时往往不踏实,容易翻来覆去、夜醒次数增多。这是因为胃肠道不适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胃肠道内食物积聚,导致腹部不适,孩子在睡眠中会因为腹部的不适感而频繁翻动身体,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婴儿积食时可能会在夜间频繁醒来,哭闹不止,家长需要多次安抚才能让孩子再次入睡。学龄儿童也可能出现夜间睡眠中突然惊醒,或者睡眠中身体扭动等情况。
2.舌苔厚腻
观察孩子的舌苔可以发现,积食的孩子舌苔通常比较厚腻,呈现白色或者黄色。这是因为胃肠道内积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舌苔的变化是脾胃功能的外在表现。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当积食时,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影响,湿浊内停,就会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
家长可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观察孩子的舌头,判断舌苔的情况。如果发现舌苔明显厚腻,结合其他积食表现,基本可以确定积食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