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局部创伤因素(如机械性损伤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温度刺激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营养缺乏因素(如维生素缺乏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免疫系统因素(如自身免疫紊乱的年龄和病史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激素变化因素(如女性生理期的性别和年龄因素、孕期的性别和年龄因素)、病原体感染因素(如病毒感染的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细菌感染的年龄和病史因素)。
一、局部创伤因素
(一)机械性损伤
1.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因玩耍时牙齿咬伤颊黏膜、舌头等部位而引发口腔溃疡,比如儿童在啃咬较硬食物或打闹时可能造成口腔局部创伤。成年人也可能因刷牙用力过猛、佩戴不合适的假牙等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进而长口腔溃疡。
2.生活方式:长期食用尖锐、粗糙食物,像经常吃油炸食品、啃食带壳类食物等,容易反复摩擦口腔黏膜,增加口腔溃疡发生风险。
(二)温度刺激
1.年龄因素:婴幼儿对温度感知不敏锐,容易因饮用过烫的奶液、汤类等烫伤口腔黏膜;老年人由于口腔黏膜相对变薄、感觉功能减退,也较易被过烫食物烫伤引发口腔溃疡。
2.生活方式:习惯快速进食滚烫食物的人群,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容易因温度过高损伤口腔黏膜引发溃疡。
二、营养缺乏因素
(一)维生素缺乏
1.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维生素摄入不足,比如挑食导致维生素B族(如B、B等)、维生素C缺乏,就易长口腔溃疡;孕妇在孕期对维生素需求增加,若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性口腔溃疡;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维生素吸收能力下降,也易因维生素缺乏引发口腔溃疡。
2.生活方式:长期节食、偏食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容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从而增加口腔溃疡发生几率。
(二)微量元素缺乏
1.年龄因素:儿童如果挑食、厌食,容易造成锌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口腔黏膜的修复等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生可能;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锌等微量元素吸收利用能力下降,也易因缺乏而长口腔溃疡。
2.生活方式:长期素食且不注意补充其他食物以获取微量元素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相关的口腔溃疡问题。
三、免疫系统因素
(一)自身免疫紊乱
1.年龄因素:青少年时期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可能出现免疫系统波动导致自身免疫紊乱引发口腔溃疡;中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相关的口腔溃疡。
2.病史: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等,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口腔黏膜等组织,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紊乱直接相关。
(二)免疫功能低下
1.年龄因素: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口腔溃疡;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免疫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降低,也更易发生口腔溃疡。
2.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增加口腔溃疡发生风险;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自身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容易长口腔溃疡。
四、激素变化因素
(一)女性生理期
1.性别因素:女性在月经前期和月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长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到更年期女性都可能出现,与月经周期中激素波动相关。
2.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较大,更容易在生理期出现口腔溃疡;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紊乱,也较易发生因激素变化引起的口腔溃疡。
(二)孕期
1.性别因素:女性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改变,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影响口腔黏膜的代谢等,导致口腔溃疡发生,这是女性在孕期特有的激素变化相关的口腔溃疡情况。
2.年龄因素:处于育龄期的女性,无论是年轻还是接近高龄的,孕期激素变化都可能引发口腔溃疡,年轻女性孕期激素变化相对更明显时可能更易出现。
五、病原体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更容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等引发口腔溃疡,比如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口腔黏膜多个小溃疡;老年人感染病毒后,由于免疫功能衰退,病毒感染后引发口腔溃疡的恢复可能更慢。
2.生活方式:与他人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等,容易感染病毒引发口腔溃疡,比如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儿童之间容易相互传染病毒导致口腔溃疡发生。
(二)细菌感染
1.年龄因素:婴幼儿口腔卫生护理不当,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如链球菌等感染可能引发口腔溃疡;老年人如果口腔卫生差,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也容易因细菌感染导致口腔溃疡。
2.病史:本身有口腔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如牙周炎,口腔内细菌持续存在,更容易反复出现口腔溃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