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增加钾钙镁摄入,适量运动要选合适方式、把握频率强度,戒烟限酒要戒烟并限酒,心理调节要管理压力、控制情绪,还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血压异常或不适及时就医。
一、合理膳食
1.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6克以下。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我国居民目前钠盐摄入普遍偏高,应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或本身有轻度高血压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2.增加钾、钙、镁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降低血压;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等,钙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坚果、全麦食品等,镁对血管有舒张作用。以牛奶为例,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可补充足够的钙。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钾、钙、镁的需求有所不同,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可通过均衡饮食满足需求,而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等原因,可能需要额外注意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保证摄入。
二、适量运动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快走时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步,每次30-6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慢跑则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以稍感气喘但能继续说话为宜。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不同性别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女性可能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项目;老年人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考虑自身关节的承受能力。
2.运动频率与强度: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可将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结合,但高强度运动每周不宜超过75分钟。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最大心率(次/分钟)=220-年龄,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较为合适。例如,一位50岁的人,最大心率为220-50=170次/分钟,那么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70×(60%-70%)即102-119次/分钟比较适宜。有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病情调整运动计划。
三、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升高血压。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而且吸烟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显著改善血压状况。对于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产品等方式来实现戒烟目标。
2.限酒:男性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导致肝脏损伤等问题,影响药物代谢等。有高血压病史且有饮酒习惯的人,应严格限制饮酒量,最好能戒酒。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四、心理调节
1.压力管理: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冥想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每天进行15-20分钟,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每次深吸气时腹部隆起,深呼气时腹部凹陷,每次练习5-1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压力来源不同,年轻人可能面临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老年人可能因健康问题等产生压力,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压力调节方式。
2.情绪控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例如,每周安排一定时间与家人朋友聚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事情,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对于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的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因为心理状态与血压控制密切相关。
五、定期监测血压
1.监测频率: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测量次数。老年人由于血压波动较大,更要注意定期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时要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测量前休息5-10分钟,保持安静。不同年龄段患者监测频率可有所调整,年轻人如果只是轻度血压异常,可每周监测1-2次;老年人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如每天监测。
2.记录与就医:将血压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日期、时间、血压值等,以便医生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如果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应更加密切监测自身血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