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治疗需综合多方面,要先对创面评估分期并依此处理,长期卧床及特殊人群要减轻压迫,对创面清洁清创并选合适敷料,进行营养评估补充营养,密切监测感染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依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处理
创面评估:首先要对褥疮的创面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创面的大小、深度、感染情况以及周围皮肤状况等。通过观察创面的颜色(如是否有坏死组织、是否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等)、有无渗液及渗液的性质等来判断褥疮的严重程度。例如,对于浅度的褥疮,创面可能仅涉及皮肤表层或真皮层;而深度褥疮可能会达到肌肉甚至骨骼等深层组织。
分期处理:根据褥疮的不同分期采取相应措施。I期褥疮主要是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此时需要解除压迫因素,增加翻身次数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一般红斑可逐渐消退。II期褥疮表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这时候要保持创面清洁,可使用水胶体敷料等保护创面,避免进一步损伤。III期褥疮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有坏死组织但未累及深部组织,需要清除坏死组织,使用合适的湿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IV期褥疮全层皮肤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创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往往需要外科干预,如清创术、皮瓣移植等。
二、减轻压迫因素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是关键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缩短翻身间隔时间。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可以使用气垫床、泡沫防护垫等辅助器具,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来降低身体局部的压力,泡沫防护垫可放置在骨隆突处等容易受压的部位,分散压力。对于坐轮椅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轮椅,定期检查臀部等部位的皮肤情况,使用减压坐垫,并且每次坐轮椅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
特殊人群考虑:婴幼儿皮肤娇嫩,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在护理时更要轻柔,定时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更需要加强翻身护理,注意翻身时的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三、创面清洁与护理
清创处理:对于有坏死组织的创面,需要进行清创。可以采用外科清创,即使用手术器械清除坏死组织;也可以使用酶学清创,如应用胶原蛋白酶等分解坏死组织;还有自溶性清创,通过创面自身的渗出液使坏死组织软化后自行脱落。在清创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创面感染。例如,对于污染较轻的创面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等简单清创方式,而对于感染严重且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则需要更专业的清创方法。
敷料选择与应用: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湿性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敷料等有助于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藻酸盐敷料可以吸收创面渗液,并且与创面渗出液接触后形成凝胶,为创面愈合提供湿性环境,适用于渗出较多的创面。水凝胶敷料则可以缓解疼痛,保持创面湿润,促进坏死组织溶解。对于感染创面,可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敷料,如银离子敷料等,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感染创面的愈合。
四、营养支持
营养评估与补充:褥疮患者需要进行营养评估,包括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摄入情况。充足的营养是创面愈合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缺乏会影响创面的修复,所以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以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例如,对于长期卧床且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可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特殊人群营养考虑: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要保证其合理的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支持身体包括皮肤等组织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等原因,在营养补充时要注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营养摄入的量和种类,确保满足创面愈合等身体需求。
五、感染控制
感染监测:密切观察创面有无感染迹象,如创面出现红肿加重、渗液增多且有异味、体温升高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如果创面发生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菌药物。但要注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药敏结果选药。对于局部感染的创面,除了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外,还可以局部使用抗菌敷料等。例如,对于轻度感染的创面,可先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创面消毒,然后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敷料覆盖。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接触机会。
总之,褥疮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创面评估与分期处理、减轻压迫因素、创面清洁与护理、营养支持以及感染控制等,并且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促进褥疮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